地下水中苯并[a]芘来源探讨

被引:8
作者
李海明 [1 ]
陈鸿汉 [2 ]
郑西来 [3 ]
张达政 [4 ]
机构
[1] 天津科技大学水土环境污染控制研究室
[2] 中国地质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3]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4] 浙江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关键词
地下水; 苯并[a]芘; 来源; 迁移;
D O I
10.16030/j.cnki.issn.1000-3665.2006.06.006
中图分类号
X523 [地下水];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采用色谱质谱法对2000~2002年地下水中苯并[a]芘含量进行了分析,在分析苯并[a]芘在地下水环境中迁移特征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地下水中苯并[a]芘的来源。结果表明,苯并[a]芘在潜水含水层、200m的承压含水层以及500m的煤系地层和1000m以上的岩溶水中都有检出,含量低,为数个ng/L;由于苯并[a]芘的辛醇-水分配系数kow很大,为106个数量级,具有很强的憎水性,会强烈地被吸附在土壤颗粒物的有机碳上,因此苯并[a]芘很难从表层土壤中迁移进入地下水,土壤和沉积物是其主要的环境归宿;从理论上看,地下水中的苯并[a]芘是天然来源。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厦门西港及闽江口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和有机氯污染物的含量及分布 [J].
袁东星 ;
杨东宁 ;
陈猛 ;
许鹏翔 ;
钱耀荣 ;
王建林 .
环境科学学报, 2001, (01) :107-112
[2]   多环芳烃在渤海海峡柱状沉积物中的分布 [J].
吴莹 ;
张经 .
环境科学, 2001, (03) :74-77
[3]  
浅层地下水有机污染研究—以某城市近郊为例[D]. 李海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3
[4]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M].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 夏立江,王宏康主编, 2001
[5]  
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张从,夏立江编著, 2000
[6]  
水文地球化学基础[M]. 地质出版社 , 沈照理等编, 1993
[7]  
地下水系统的污染与控制[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刘兆昌等编著, 1991
[8]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natural waters: sources, occurrence and analysis. Manoli E,Samara C.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 1999
[9]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Estonian soil: contamination and profiles. Trapido M.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 1999
[10]  
Degradation of Benzo(a)pyrene in Soil by White Rot Fungi. REFUGIO R. Bioremediation Technologies for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 Compounds Symposium .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