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异质视阈下技术多维溢出、吸收能力与技术进步

被引:12
作者
上官绪明 [1 ,2 ]
机构
[1]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2] 信阳师范学院商学院
关键词
空间技术溢出; 吸收能力; 技术进步; 空间Durbin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3 [技术发展与革新];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将技术的多维溢出效应引入内生性增长理论框架之中,构建了一个溢出和吸收内生化的空间技术进步理论模型。基于1998—2015年我国31个省(市)面板数据,借助构造的空间Durbin模型证实了技术多维溢出均显著地影响了我国区域技术进步,且溢出与吸收的交互作用加强了其对技术进步的影响。进一步将技术进步分解为技术创新和技术效率,结果发现,目前溢出路径有利于我国区域技术效率提升,但对技术创新的促进效应不显著。
引用
收藏
页码:74 / 87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40 条
[2]   区域创新绩效提升的门槛效应——基于吸收能力视角 [J].
朱俊杰 ;
徐承红 .
财经科学, 2017, (07) :116-128
[3]   准前沿经济体的技术进步路径及动力转换——从“追赶导向”到“竞争导向” [J].
黄先海 ;
宋学印 .
中国社会科学, 2017, (06) :60-79+206
[4]   中国技术进步方向的空间扩散效应 [J].
潘文卿 ;
吴天颖 ;
胡晓 .
中国工业经济, 2017, (04) :17-33
[5]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再测算与分解研究——基于多要素技术进步偏向的视角 [J].
钟世川 ;
毛艳华 .
经济评论, 2017, (01) :3-14
[6]   国外技术引进与本土创新增长:互补还是替代——基于异质吸收能力的视角 [J].
肖利平 ;
谢丹阳 .
中国工业经济, 2016, (09) :75-92
[7]   技术溢出、吸收能力与技术进步 [J].
上官绪明 .
世界经济研究, 2016, (08) :87-100+136
[8]   内在吸收能力还是外部溢出效应有效缩小了技术差距——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 [J].
张同斌 ;
李金凯 .
浙江社会科学, 2016, (04) :15-26+155
[9]   中国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收敛性测度——基于创新与效率的视角 [J].
苏治 ;
徐淑丹 .
中国社会科学, 2015, (07) :4-25+205
[10]   外商直接投资隐性知识空间溢出——基于修正的Lichtenberg-Pottelsberghe模型估计 [J].
刘舜佳 ;
生延超 .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4, 26 (06) :5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