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下“三农”问题的重新审视与根本出路探析——基于邓小平“两个飞跃”的构想

被引:2
作者
叶祥松
罗海平
机构
[1] 广东商学院
关键词
新农村; 仿股制; 农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在市场经济不发达、农业生产力低的情况下对“三农”有较显著的促进作用。但随着农村“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的日益激化,目前这种土地制度只能起到农民“温饱”的保障作用,并不会给农民带来更大的收益。按照邓小平“两个飞跃”的设想“三农”的根本出路必然还是“仿股制”下的集体经济,而“农联”模式正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两个飞跃”的有效组织形式。
引用
收藏
页码:4 / 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中国经济的弱势.[M].包月阳;李海彬主编;.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
[2]  
中国乡村可持续发展:理论分析与制度选择.[M].苗长虹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
[3]  
中国农村工业化的若干理论问题.[M].苗长虹著;.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
[4]  
邓小平文选.[M].邓小平 著.人民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