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氮和栽培模式对半湿润农田生态系统冬小麦源特征的影响

被引:5
作者
吉春容 [1 ]
赵琳 [2 ]
李世清 [1 ]
李生秀 [2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
冬小麦; 氮肥; 栽培模式; 源特征; 农田生态系统;
D O I
10.13207/j.cnki.jnwafu.2007.11.007
中图分类号
S5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探讨不同施氮水平及不同栽培模式下小麦源特征的变化,在黄土高原南部年降水量632 mm左右的半湿润区,以小偃22为供试品种,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不施氮和施纯氮120 kg/hm2)及不同栽培模式(常规栽培、地膜覆盖、垄沟栽培、垄播覆膜)对小麦源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能够极显著地增加小麦各生育期旗叶氮含量,其中以拔节期的影响效果最为明显;不同栽培模式对旗叶氮含量的影响效果较小;在灌浆期和成熟期,垄播覆膜和地膜覆盖两种栽培模式下旗叶氮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其中以垄播覆膜效果较为明显,分别较常规栽培增加12%和29%。施氮条件下,冬小麦各生育期旗叶叶绿素含量均高于不施氮处理;不同栽培模式下以垄沟栽培模式下旗叶叶绿素含量最高,常规栽培最低。返青期、拔节期、开花期和灌浆期,施氮处理单株绿叶面积较不施氮处理分别增加23.4%,20.7%,15.3%和8.9%,施氮对单株绿叶面积的影响以返青期最为显著;地膜覆盖、垄沟栽培和垄播覆膜栽培模式下,单株绿叶面积明显高于常规栽培,以垄播覆膜栽培模式下单株绿叶面积最大。施氮能够显著增加开花期、灌浆旗和成熟期旗叶净光合速率(P<0.05),各栽培模式间旗叶净光合速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以垄播覆膜栽培条件下旗叶净光合速率最大。相关分析发现,增加功能叶氮含量,特别是生育后期氮含量,对籽粒产量具有重要作用。说明施氮有利于增加功能叶氮含量,提高净光合速率,进而有利于提高籽粒产量,从这一角度出发,地膜覆盖和垄播覆膜栽培应为首选栽培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53 / 5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氮素营养对旱作小麦光合特性的调控 [J].
上官周平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1997, (02) :105-110
[2]   杂交水稻开花结实期间叶片衰老 [J].
段俊 ;
梁承邺 ;
黄毓文 .
植物生理学报, 1997, (02) :139-144
[3]   土壤水分在提高氮肥肥效中作用机制 [J].
王喜庆 ;
李生秀 ;
高亚军 .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7, (01) :22-26
[4]   小麦源库比与产量形成期同化物分配及结实性的关系 [J].
王振林,尹燕枰,贺明荣,孙学振 .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1995, (02) :144-150
[5]   小麦开花后源库关系分析 [J].
郭文善 ;
封超年 ;
严六零 ;
彭永欣 ;
朱新开 ;
宗爱国 .
作物学报, 1995, (03) :334-340
[6]   小麦开花后生物产量及其组分的动态分析 [J].
肖世和 ;
陈孝 ;
吴兆苏 .
作物学报, 1995, (02) :155-160
[7]   淮北地区小麦超高产育种问题的探讨 [J].
陈荣振 .
麦类作物学报, 1995, (02) :45-47
[8]   穗重型小麦品种选育及粒重遗传分析 [J].
刘碧贵 .
麦类作物学报, 1994, (02) :33-34+46
[9]   小麦开花后穗、茎、叶对籽粒形成及产量影响初探 [J].
田笑明 ;
赵志勇 .
新疆农垦科技, 1993, (03) :6-8
[10]   小麦籽粒生长各阶段干物质积累量与粒重的关系 [J].
蔡庆生 ;
吴兆苏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93, (01) :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