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MSM人群中开展性病知识的同伴教育效果研究

被引:16
作者
曹宁校 [1 ]
蒋娟 [1 ]
宗文凯 [1 ]
王明 [2 ]
王晓冬 [3 ]
刘谦 [4 ]
顾仪 [4 ]
张灵麟 [5 ]
张建新 [5 ]
陈良 [6 ]
杨凭 [1 ]
顾恒 [1 ]
邵长庚 [1 ]
机构
[1]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
[2] 云南省健康教育所
[3] 四川省成都同乐健康咨询中心
[4]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英性病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办公室
[5] 四川省中英性病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办公室
[6] 不详
关键词
男男性行为者(MSM); 同伴教育; 性病; 知识; 行为;
D O I
10.13419/j.cnki.aids.2005.06.012
中图分类号
R193 [卫生宣传教育];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探讨同伴教育在男男性行为者(MSM)人群中的知识认知和行为转变的效果。方法2004年311月,在昆明、成都两市的MSM人群中开展有组织的同伴教育活动;在4月和11月,分别进行性病、艾滋病知识和个人性行为情况的人群抽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基线调查184人,终期调查175人。两次调查发生首次性行为的年龄中值均为18岁,发生首次同性性行为年龄的中值均为19岁。基线和终期调查发现,调查对象对性病、艾滋病知识的认知发生了有意义的全面提高,但在近3个月内异性性行为和同性性行为的发生率和性伴数没有改变,并且平均性伴数都超过1人。各种方式性行为的发生率没有改变,安全套的使用率也没有发生有意义的提高,只是对性对象的健康状况关注增加了。结论同伴教育能够很快提高MSM群体的性病、艾滋病知识认知,但是存在“认知与行为分离”的现象,加速安全性行为的促进是面临的重要问题,同时安全套促进也需要人性化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431 / 43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男-男性接触者梅毒和HIV感染及性行为调查 [J].
杨振发 ;
房思宁 ;
蔡文德 ;
段立华 ;
不详 .
中国公共卫生 , 2003, (11) :16-17
[2]   2001年1109例男男性接触者性病艾滋病高危行为监测与调查 [J].
张北川 ;
李秀芳 ;
史同新 ;
曹宁校 ;
胡铁中 .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2, (03) :44+25+45-46
[3]   具有同性性接触的男性调查 [J].
曹宁校 ;
顾恒 ;
常宝珠 ;
陈炜 ;
邵长庚 ;
杜文东 .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0, (02) :72-73
[4]  
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M].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车文博主编, 2001
[5]  
变态心理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陈仲庚 主编译,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