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南北向断裂的发育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14
作者
张庆龙
解国爱
任文军
袁玉珍
肖文霞
郭令智
不详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科系
[2] 南京大学地科系
[3] 长庆石油勘探局
[4] 南京大学地科系 江苏南京 
[5] 江苏南京 
[6] 宁夏吴忠 
[7] 江苏南京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关键词
造山带; 青铜峡—固原断裂; 鄂尔多斯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该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断裂带中最重要的一条断裂,即青铜峡—固原断裂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认为该断裂带上出露的辉绿岩属于"构造冷侵位"。断裂带两侧在石炭—二叠纪之前有各自不同的地质发展史,三叠纪后断裂带两侧沉积环境基本一致,说明了该断裂为不同地体的碰撞拼贴带。青铜峡—固原断裂带对其西侧的祁连造山带和东侧的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的形成均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19 / 12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宁夏南部弧形推覆构造带特征及演化 [J].
李天斌 .
地质力学学报, 1999, (03) :22-27
[2]   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板块构造成因初步研究 [J].
任文军 ;
张庆龙 ;
张进 ;
郭令智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999, (02) :92-97
[3]   断层相关褶皱——鄂尔多斯盆地中的新构造样式 [J].
张进 ;
张庆龙 ;
任文军 ;
岳焕印 ;
张军 .
石油实验地质 , 1999, (01) :63-67
[4]   重力梯度测量的现状及复兴 [J].
曾华霖 .
物探与化探, 1999, (01) :2-7
[5]   岩浆侵位机制研究综述 [J].
许顺山 ;
吴淦国 ;
邓军 .
地质科技情报, 1998, (04) :9-15
[6]   古地磁多参考点方法及其在我国西部地体构造演化研究中的应用 [J].
李朋武 ;
董学斌 ;
杨惠心 .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1998, (01) :82-86+97
[7]   祁连造山带研究概况——历史、现状及展望 [J].
冯益民 .
地球科学进展, 1997, (04) :5-12
[8]   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断面地体构造的古地磁学研究 [J].
董学斌,杨惠心,李鹏武 .
地球物理学报, 1995, (S2) :71-85
[9]   大巴山前缘含油气构造条件 [J].
张庆龙,卢华复,何建坤,朱斌 .
天然气工业, 1995, (04) :5-9+107-108
[10]   五台山车厂岩体侵位机制讨论 [J].
徐朝雷,米广尧,郭景林 .
华北地质矿产杂志, 1995, (02) :269-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