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感知的城市和谐模型研究——以天津为例

被引:5
作者
李作志
李向波
蒋宗文
机构
[1] 天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城市和谐模型; 社区和谐; 城市宜居; 居民感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2.81 [城市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摘要
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升了城市经济、文化和文明进步的进程,同时,社区、交通、城市空间和新生活方式等开发过程中不和谐问题日益暴露出来。本文在界定城市和谐概念基础上,通过文献回顾挖掘出社区和谐与城市宜居两个隐性因子、其分属的三个和五个二级隐性解释因子以及39个研究变量之显性解释因子,进而提出居民感知的城市和谐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方法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基于天津市实证调查的384个有效样本,分析了城市和谐模型及影响因素重要性。结果表明:城市居民感知的社区和谐与城市宜居都对城市和谐产生了显著的正相关影响;八个二级相关因子分别对社区和谐与城市宜居产生了相关影响;社区服务在社区和谐因子中占有首要地位,城市宜居的高效交通和城市密度影响因子得到城市居民优先关注。探索城市居民对现代城市和谐因素感知并分析和谐因素相关性和影响情境,对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高社会福利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53 / 16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城市绿地生态功能综合评价体系研究的新视角 [J].
张利华 ;
邹波 ;
黄宝荣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 22 (04) :67-71
[2]   甘肃省创新型城市评价研究 [J].
杜英 ;
王士军 ;
张爱宁 ;
马巧丽 .
中国科技论坛, 2012, (03) :98-103
[3]   社区发展是社会管理创新与和谐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 [J].
蓝志勇 ;
李东泉 .
中国行政管理, 2011, (10) :71-74
[4]   创新型城市建设模式分析——以上海和深圳为例 [J].
尤建新 ;
卢超 ;
郑海鳌 ;
陈震 .
中国软科学, 2011, (07) :82-92
[5]   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系统思考 [J].
李建中 .
系统科学学报, 2011, 19 (01) :38-45
[6]   反城市贫困与城市和谐社会的构建 [J].
朱铁臻 .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0, (12) :6-10+33+81
[7]   美国公共交通导向发展模式(TOD)的理论发展脉络分析 [J].
任春洋 .
国际城市规划 , 2010, (04) :92-99
[8]  
人居环境科学发展趋势论[J]. 吴良镛.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2010(03)
[9]   和谐、生态:可持续的城市——2009城市发展与规划国际论坛综述 [J].
谢鹏飞 ;
刘琰 ;
赵培红 ;
张爱华 ;
庞涛 ;
宋芳晓 .
城市发展研究 , 2009, (11) :9-14
[10]   大城市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J].
齐心 ;
梅松 .
统计研究, 2007, (07) :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