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上地区退耕还林地土壤水文生态特征

被引:7
作者
王富 [1 ,2 ]
甄宝艳 [3 ]
董智 [1 ,2 ]
李红丽 [1 ,2 ]
贾志军 [3 ]
机构
[1] 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
[2] 山东农业大学农业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土壤侵蚀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
[3] 河北省水利技术试验推广中心
关键词
退耕林地; 土壤水文生态特征; 土壤物理性质; 坝上地区;
D O I
10.16843/j.sswc.2010.04.012
中图分类号
S714 [森林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为明确退耕林地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层的水文生态效应及其水源涵养功能,通过野外取样与室内测试的方法,以封育草地为对照,定量研究坝上地区典型区域张北县沙棘林、柠条林和榆树林等退耕林地的土壤颗粒粒径分布、水分物理性质和入渗性能等水文生态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同一土层间土壤密度、孔隙度与持水性能差异显著,同一植被类型内不同土层间各指标差异不明显;与草地相比,林地能较好地改善土壤结构,土壤水文生态效应好于草地;4种植被类型的土壤颗粒粒径分布主要集中在1~0.05 mm范围内,约占64.08%~71.13%;林地土壤密度小于草地,榆树林、沙棘林和柠条林的土壤密度分别比草地的减小25.26%、24.98%、16.49%;土壤孔隙度以及土壤饱和持水量、有效持水量表现为沙棘林>榆树林>柠条林>草地;入渗速率与入渗时间遵从f=at-b的幂函数关系,柠条林、沙棘林和榆树林的稳渗速率分别为草地的4.96、3.18和2.88倍。研究结果可为坝上地区退耕林地生态效应的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6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坝上地区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与土壤中养分动态的关联性 [J].
盛学斌 ;
刘云霞 ;
孙建中 .
第四纪研究, 2003, (02) :234-234
[2]   波动性生态脆弱带的特征 [J].
孙武 .
中国沙漠, 1997, (02) :95-99
[3]   沂蒙山林区不同植物群落的土壤颗粒分形与水分入渗特征 [J].
战海霞 ;
张光灿 ;
刘霞 ;
姚孝友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9, 7 (01) :49-56
[4]   大兴安岭岭南几种主要森林类型土壤水文功能研究 [J].
姜海燕 ;
赵雨森 ;
陈祥伟 ;
李为海 ;
朱万昌 ;
吕文博 ;
李小平 .
水土保持学报, 2007, (03) :149-153+187
[5]   鲁中南山地干果经济林土壤水文生态特征 [J].
柳京安 ;
高鹏 ;
高军侠 ;
刘刚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7, (01) :84-87+92
[6]  
土壤物理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秦耀东[著], 2003
[7]   耕作方式对土壤风蚀的影响──以河北坝上地区为例 [J].
哈斯,陈渭南 .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1996, (01) :10-16
[8]   河北坝上生态脆弱区的土地退化及生态重建 [J].
袁金国 ;
王卫 ;
龙丽民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6, (02) :139-143
[9]   鲁中花岗岩山区人工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J].
张光灿 ;
夏江宝 ;
王贵霞 ;
张淑勇 ;
杨吉华 .
水土保持学报, 2005, (06) :46-50
[10]   河北坝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表层水分变化对风蚀的影响 [J].
海春兴 ;
周心澄 ;
李晓佳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5, (02) :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