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源微生物驱油渗流场—微生物场耦合数学模型

被引:9
作者
修建龙 [1 ]
俞理 [2 ]
郭英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3] 不详
关键词
本源微生物; 渗流场; 微生物场; 耦合; 数学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357.9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本源微生物驱油机理的研究,从好氧、厌氧两步激活理论出发,建立了一个全新的本源微生物驱油渗流场—微生物场耦合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数值模型的求解思路。在该模型中,微生物作用下的渗流方程是时间和空间的函数,阐述了微生物本身及3类主要代谢产物(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及气体)对物性参数的作用与影响,同时渗流方程也体现了微生物采油的主要作用机理。微生物方程以网格内的物质均匀分布为基本假设,阐述了由于流体流动造成的物质分布的变化规律和微生物群落间的级联代谢过程。该模型为本源微生物驱油数值模拟软件的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989 / 992+997 +99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弹性油藏中多相渗流的流-固-热耦合数学模型 [J].
王自明 ;
杜志敏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3, (01) :29-31+37
[2]   微生物提高采收率理论模型 [J].
雷光伦 ;
陈月明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0, (03) :47-49+112
[3]   微生物水驱传输组分模型模拟器 [J].
朱维耀 ;
杨正明 ;
迟砾 ;
孙玉凯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0, (03) :44-46+111
[4]   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J].
雷光伦 .
石油学报, 2001, (02) :56-61+122
[5]   微生物采油数学模型发展现状 [J].
谷建伟 ;
姜汉桥 ;
王增林 ;
王学忠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2, (04) :5-7+5
[6]  
活性污泥系统生物场-水力场-温度场耦合模型(FCASM3-Hydro-Temp)Ⅰ:模型建立[J]. 孙培德,王如意.环境科学学报. 2008(12)
[7]   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J].
修建龙 ;
董汉平 ;
俞理 ;
黄立信 ;
郭英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9, 16 (04) :86-89+116
[8]   俄罗斯利用微生物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新进展 [J].
王修垣 .
微生物学通报, 1995, (06) :383-384+357
[9]   厌氧消化过程微生物生态系统的建模与生态规律的研究 [J].
柯益华,方治华,孙学梅 .
中国沼气, 1994, (02) :10-14
[10]  
多物理场耦合模型及数值模拟导论[M].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孙培德,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