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介入治疗后血小板、纤溶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10
作者
陈晓文
戚文航
王学锋
邵慧珍
支立民
机构
[1]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心内科!
[2]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检验科
关键词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血小板活性; 冠状动脉再狭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41.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通过对36例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成功的冠心病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发现心绞痛复发组(B组,10例)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水平手术后1、3、6个月时比无心绞痛复发组(A组,26例)高(分别P<0.05、P<0.01和P<0.01)。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活性B组在术后呈下降趋势,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活性则明显升高。血浆vWF抗原两组在术后1h均显著上升,以后A纷呈下降趋势,而B组仍保持较高水平。提示:PTCA术后临床症状复发、再狭窄发生与血小板持续高活性有关,同时内皮损伤、纤溶活性降低也起一定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329 / 331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冠心病患者血小板GMP-140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J].
戴云 ;
李奈林 .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1992, (04) :194-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