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法治建设刍议

被引:7
作者
周珂 [1 ,2 ]
徐岭 [1 ,2 ]
潘文军 [1 ,2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2] 中国人民大学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节能减排; 低碳经济; 碳市场;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京都议定书; 新型工业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2.6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8 ;
摘要
气候变暖已经成为目前全球最重大的问题之一。应对气候变暖取决于各国的价值取向和节能减排的实际行动,而碳市场为促进节能减排或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本刊特邀请几位专家就这一话题展开讨论。杨志、郭兆晖在《低碳经济的由来、现状与运行机制》中对碳市场做了经济学分析,介绍了碳市场的特点与功能、核心产品、运行机制、市场分布;提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总体战略,呼吁中国一定要抓紧探索构建自己的碳市场,利用碳市场机制,借助绿色利益驱动,实现节能减排与发展低碳经济。周珂、徐岭、潘文军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法治建设刍议》中根据据有关国际公约的规定,借鉴国外的做法,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目前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法治建设上应该注意的五个重要问题。于同申、张成在《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中基于中国工业部门1991-2008年的分省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环境规制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焦方义在《以低碳经济模式推进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指出只有按低碳经济模式要求指导新型工业化进程才能走出一条既顺应国际气候形势要求,又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引用
收藏
页码:128 / 13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美国气候变化相关立法进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J].
邓梁春 .
世界环境, 2008, (02) :82-85
[2]  
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J]. 万钢.资源环境与发展. 2008(01)
[3]  
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J]. 万钢.资源环境与发展. 2008 (01)
[4]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对我国的挑战与对策 [J].
何建坤 ;
刘滨 ;
王宇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05) :75-83
[5]   日本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措施与困难 [J].
刘江永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3, (06) :72-76+80
[6]  
应对气候变化[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姜冬梅,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