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态一、二级分区技术框架

被引:27
作者
刘星才 [1 ]
徐宗学 [1 ]
徐琛 [2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四川大学吴玉章学院
关键词
流域; 水生态; 分区; 指标; 框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水生态功能分区是流域水环境分类、分级、分区、分期管理的基础。回顾总结国内外水生态功能分区工作的基础上,针对我国流域水生态功能一、二级分区工作,提出了一个可供参考的分区指标体系,探讨了流域尺度水生态分区技术框架的构建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该技术框架主要由3部分内容组成:环境要素对水生态因子的驱动机制、分区指标体系和分区技术。作为技术框架的理论依据,驱动机制分析首先以水-陆生态水文耦合模型为框架对环境要素如何影响水生态系统功能进行阐述。指标体系是技术框架的基础部分,主要包括水生态因子和环境要素两大类,其中一级分区指标包括气候、水文和地貌等要素,二级分区指标包括水质、水生动植物、藻类、土壤、植被、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要素。针对一、二级水生态功能区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分区方法,为技术框架付诸现实提供了保障。为正在进行的各大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同时也希望在这些具体分区工作的基础上能进一步完善本分区技术框架。
引用
收藏
页码:4804 / 481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42 条
[1]   中国水生态分区初探 [J].
孙小银 ;
周启星 .
环境科学学报, 2010, 30 (02) :415-423
[2]   春季太湖梅梁湾水体中藻类光量子产额的变化规律 [J].
赵巧华 ;
秦伯强 .
生态学报, 2009, 29 (09) :4790-4797
[3]   杭州西湖浮游藻类变化规律与水质的关系 [J].
张志兵 ;
施心路 ;
刘桂杰 ;
杨仙玉 ;
王娅宁 ;
刘晓江 .
生态学报, 2009, 29 (06) :2980-2988
[4]   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以及区划方法的研究进展 [J].
黄艺 ;
蔡佳亮 ;
郑维爽 ;
周丰 ;
郭怀成 .
生态学杂志, 2009, 28 (03) :542-548
[5]   辽河流域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多指标评价方法 [J].
张楠 ;
孟伟 ;
张远 ;
郑丙辉 .
环境科学研究, 2009, 22 (02) :162-170
[6]   河流生态系统研究的理论框架 [J].
董哲仁 .
水利学报, 2009, 40 (02) :129-137
[7]   高山生物多样性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进展 [J].
刘洋 ;
张健 ;
杨万勤 .
生物多样性, 2009, 17 (01) :88-96
[8]   长江河口湿地鱼类的种类组成及多样性分析 [J].
张衡 ;
朱国平 ;
陆健健 .
生物多样性, 2009, 17 (01) :76-81
[9]   黄浦江和苏州河上游鱼类多样性组成的时空特征 [J].
陈小华 ;
李小平 ;
程曦 .
生物多样性, 2008, (02) :191-196
[10]   中国流域水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战略 [J].
孟伟 .
中国环境科学, 2007, (05) :712-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