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针刺“次膠穴”对膀胱功能调节的外周机制分析
被引:15
作者
:
张志雄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中医学院
张志雄
张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中医学院
张会
吴定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中医学院
吴定宗
机构
:
[1]
上海中医学院
来源
:
上海针灸杂志
|
1985年
/ 01期
关键词
:
针刺;
网状结构;
对照点;
动物;
脑干;
电针;
穴位特异性;
排尿中枢;
外周;
D O I
:
10.13460/j.issn.1005-0957.1985.01.006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正> 针刺治疗膀胱机能紊乱,如遗尿、尿潴留等,疗效好而且方法简便,临床报导颇多。然而有关这方面的机制探讨和实验报道则甚少。我们观察到针刺兔、猫的“次髎穴”可使膀胱内压升高,因此进而探索针刺“次髎穴”对调整膀胱功能的机制。实验方法用体重2~3公斤雄兔60只,雌猫5只。静脉或腹腔内注射20%氨基甲酸乙酯5ml/kg麻醉,股静脉插管以备补液送药,部分动物颈总动脉插管以监视血压。将导尿管经尿道外口插入膀胱,导管的另一端连接三通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15
页数:4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