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嗪酮在茶园环境中的残留行为研究

被引:15
作者
张存政 [1 ]
孙星 [1 ]
张志勇 [1 ]
何丹军 [2 ]
吴长付 [1 ]
刘贤进 [1 ]
机构
[1] 农业部食品安全监控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省食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2] 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关键词
茶园; 噻嗪酮; 残留; 消解动态; t检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92 [农用化学物质、有毒化学物质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2803 ;
摘要
参照《农药残留试验准则》,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在不同地域、不同气候带、不同施药季节条件下杀虫剂噻嗪酮在南京、南宁地区茶园环境中的残留行为,并进行环境影响因素(降水、温度)分析,药剂的作物适用性及区域适用性分析,探讨了不同种植地域MRL值制定的依据。结果表明,噻嗪酮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残留行为不同。同季节施药后在两地茶叶上的消解规律相近,统计分析表明两地区的残留消解行为无显著性差异,半衰期为3.97~4.69 d;不同施药季节的降水及气温均可显著影响噻嗪酮在茶叶上的残留状态,降水可明显减少其残留量,而低温则可延长其残留半衰期;在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受土壤性质的影响较大,在南京、南宁地区的半衰期相近,但消解过程差异显著,半衰期为10.34~29.96 d。除2008年南京地区外,其他地区与年份不同处理剂量的噻嗪酮药后7 d在茶叶上的残留量均小于10 mg.kg-1,据此并参考国内外噻嗪酮MRL值的制定情况,建议延用国标(GB/T8321.6—2000)的MRL值10 mg.kg-1,建议噻嗪酮在茶叶上使用的安全间隔期为7 d。
引用
收藏
页码:1483 / 148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稻米中毒死蜱和氟虫腈的残留规律及其暴露风险 [J].
张存政 ;
张心明 ;
田子华 ;
何丹军 ;
刘贤金 .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01) :151-163
[2]   气相色谱法检测茶叶中噻嗪酮(优乐得)和菊酯类农药的残留量 [J].
于萍萍 ;
谢涛 ;
唐文 ;
张进忠 .
山东农业科学, 2007, (03) :99-101
[3]   茶叶中噻嗪酮残留量的GC-MS测定 [J].
李拥军 ;
黄志强 ;
戴华 ;
张莹 .
分析测试学报, 2002, (02) :78-80
[4]   噻嗪酮在茶叶中残留与消解过程的气相色谱研究 [J].
周碧青,宋寿龄,王玉瑽,谢晓琼 .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1995, (02) :243-246
[5]  
Estimation of risks of pesticide exposure, by food intake, to Koreans[J] . Ock Kyoung Chun,Hee Gon Kang.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 2003 (8)
[6]  
Application of short-term bioassay guided chemical analysis for water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land run-off[J] . Hideo Okamura,Motoko Omori,Rong Luo,Isao Aoyama,Dickson Liu.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 199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