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低渗油藏表面活性剂驱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15
作者
孙琳 [1 ]
田园媛 [1 ]
蒲万芬 [1 ]
辛军 [2 ]
吴雅丽 [3 ]
机构
[1]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2] 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公司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
[3] 中海油能源发展采油技术服务公司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驱; 低渗; 界面张力; 乳化; 润湿反转; 注入时机;
D O I
10.19346/j.cnki.1000-4092.2013.02.013
中图分类号
TE39 [油田应用化学];
学科分类号
082002 ;
摘要
为改善高温低渗油藏开发效果,开展了表面活性剂驱影响因素研究。通过在114℃条件下,对亲水、亲油低渗岩心进行表面活性剂驱油实验,考察了界面张力、乳化作用、润湿反转以及注入时机对注入压力、驱油效率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体系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越低,提高驱油效率和降低注入压力的幅度越大。表面活性剂的乳化速率越高,原油采收率越高;乳化降黏能力越强,降压效果越好;同时,适当降低乳状液稳定性也对驱油有利。表面活性剂的润湿反转作用使其能在较高界面张力下有效驱油,并在亲油岩心中获得较亲水岩心更好的增油降压效果。此外,在中等含水阶段进行表面活性剂驱,能够利用最低的投入获得最高的原油采收率。
引用
收藏
页码:216 / 22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低渗油藏表面活性剂驱降压增注及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D].王倩.中国石油大学.2010, 04
[2]  
低渗透油田高效开发决策论.[M].李道品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3]   表面活性剂高温乳化性能研究 [J].
孙琳 ;
蒲万芬 ;
吴雅丽 ;
辛军 .
油田化学, 2011, 28 (03) :275-279
[4]   宝浪低渗油层注水压力变化规律及特征 [J].
刘露 ;
李华斌 ;
乔林 ;
程柯扬 ;
田小兰 .
油田化学, 2011, 28 (02) :133-136
[5]   低渗透油藏高浓度表面活性剂体系降压增注试验研究 [J].
冯岸洲 ;
张建强 ;
蒋平 ;
仉莉 ;
张贵才 ;
葛际江 .
油田化学, 2011, 28 (01) :69-73
[6]   用于低渗透高温油藏降压增注的表面活性剂二元体系 [J].
孙春辉 ;
刘卫东 ;
田小川 .
油田化学, 2009, 26 (04) :419-421+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