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的半熟龄期——改善混凝土抗裂能力的新途径

被引:13
作者
朱伯芳
杨萍
机构
[1]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结构材料研究所
关键词
混凝土; 半熟龄期; 力学性能; 热学性能; 抗裂能力;
D O I
10.13928/j.cnki.wrahe.2008.05.020
中图分类号
TU528 [混凝土及混凝土制品];
学科分类号
0805 ; 080502 ; 081304 ;
摘要
文中提出一个新的理念:混凝土的半熟龄期。混凝土由水、水泥、砂、石组成,在拌和以前,本为松散体,在拌和并振捣之后,由于水和水泥的水化作用而逐渐固化,混凝土的强度、弹性模量、极限拉伸及绝热温升等随着龄期的延长而逐渐增长,最终趋于定值。目前,还没有反映这些力学和热学性能增长速度的指标,笔者定义混凝土绝热温升、强度、弹性模量及极限拉伸达到最终值的一半时的龄期为半熟龄期,半熟龄期越小,表示混凝土成熟得越快。对于水坝等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无论是天然散热,还是人工水管冷却,都有一个冷却的过程,如果混凝土绝热温升的半熟龄期太小,内部温度上升太快,天然散热和人工冷却还没有来得及充分发挥作用时,混凝土温度已上升到最高,随后产生较大的温差和温度应力,不利于结构的温控和防裂;反之,如半熟龄期较大,则有利于降温和防裂。因此,半熟龄期是混凝土的重要指标。目前在研究混凝土性能时,人们只重视降低水泥用量和水化热温升,并没有注意到混凝土成熟速度对其抗裂性能的影响,今后研究大体积混凝土时,除了降低水泥用量外,还应设法使混凝土具有合适的半熟龄期。本文探讨了调整混凝土半熟龄期的技术途径。半熟龄期的提出,为改善水工混凝土抗裂能力找到了一个新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5
页数:6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