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中国观:一个历史的巡礼与反思

被引:11
作者
张国刚
机构
[1] 清华大学历史系
关键词
欧洲中心论; 中国中心取向; 中西差异; 普遍主义;
D O I
10.16346/j.cnki.37-1101/c.2006.01.019
中图分类号
K207.8 [中国学、汉学];
学科分类号
060202 ;
摘要
18世纪上半叶不仅是欧洲文化的转折期,同样是其中国观的分水岭。之前欧洲人在神权思维支配下而进行的描绘中西共通性的努力,逐渐转变为基于近代资本主义文明的对中西文化差异性及对立性的认识。不论是以黑格尔、韦伯等人为代表的“欧洲中心论”,还是以弗兰克、彭慕兰等人为代表的“中国中心取向”,欧洲人认识中国的基本立场其实从未脱离欧洲本位。他们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评价在不断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的过程中随时发生着变化,也同样取决于他们对这种异质文化有着怎样的需求。而究竟如何才能够实现文化间令人满意的交流和汇通,仍然是一个需要人们苦苦思索和努力实践的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108 / 11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从中西初识到礼仪之争.[M].张国刚著;.人民出版社.2003,
[2]  
怀柔远人.[M].(美)何伟亚(JamesL.Hevia)著;邓常春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3]  
中国印象.[M].[德]黑格尔等著;何兆武;柳卸林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  
中国人的素质.[M].(美)明恩溥著;秦悦译;.学林出版社.2001,
[5]  
历史哲学.[M].(德)黑格尔(G.W.F.Hegel)著;王造时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
[6]  
白银资本.[M].(德)安德烈·贡德·弗兰克(AndreGunderFrank)著;刘北成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7]  
中国变色龙.[M].(英)雷蒙·道森(RaymondDawson)著;常绍民;明毅译;.时事出版社.1999,
[8]  
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M].(法)孔多塞(Condorcet)著;何兆武;何冰译;.三联书店.1998,
[9]  
儒教与道教.[M].(德)韦伯(Weber;Max)著;洪天富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
[10]  
新科学.[M].[意]维柯(Vico;G·0 著;朱光潜 译.商务印书馆.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