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体育举国体制

被引:9
作者
胡科 [1 ]
黄玉珍 [2 ]
机构
[1] 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2] 长沙理工大学体育教学部
关键词
举国体制; 体育举国体制; 体育管理体制; 金牌; 评价;
D O I
10.14104/j.cnki.1006-2076.2008.02.005
中图分类号
G81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04 ; 0403 ;
摘要
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转型,带动了体育举国体制形态相应的转变,复杂的社会环境造就了复杂的体育举国体制形态。从体育举国体制运行的社会环境分析入手,归纳了当前体育界在认识体育举国体制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分歧,分析了导致分歧产生的原因;对体育举国体制、举国体制,计划经济模式的体育管理体制,公共事务范畴的体育管理体制等概念做了辨析;区分了体育举国体制的个性特征与共性特征;对以获取金牌数量多少作为评价体育举国体制成效的做法提出了质疑;最后提出,完善体育举国体制,建立类似于自然灾害预警机制的体育举国体制启动评估体系。
引用
收藏
页码:5 / 8+24 +2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也说体育改革——兼议举国体制 [J].
朱国平 .
体育文化导刊, 2006, (01) :19-21
[2]  
金牌蒙蔽了改革的视野[J]. 秋风.中国新闻周刊. 2005(40)
[3]   陕西、甘肃两省关于“竞技体育举国体制”问题调查报告 [J].
王庆伟 ;
任海 .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5, (03) :1-9
[4]   金牌 举国体制 改革 [J].
朱国平 .
体育文化导刊, 2005, (05) :3-4
[5]   再论“举国体制” [J].
秦椿林 ;
张春萍 ;
魏来 ;
石春健 ;
靳厚忠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 (04) :437-439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新型“举国体制”的形成 [J].
郝勤 .
体育文化导刊, 2005, (03) :8-11
[7]   论我国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 [J].
梁晓龙 .
体育文化导刊, 2004, (07) :8-10
[8]   坚持和进一步完善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研究 [J].
杨桦 ;
孙淑惠 ;
舒为平 ;
魏万珍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4, (05) :577-582
[9]   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研究 [J].
李元伟 ;
鲍明晓 ;
任海 ;
卢元镇 ;
王鼎华 ;
熊斗寅 ;
骆玉峰 ;
胡利军 .
中国体育科技, 2003, (08)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