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市边界层微气象特征观测与分析

被引:35
作者
刘红年
蒋维楣
孙鉴泞
刘罡
机构
[1]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关键词
城市边界层; 城市热岛; 城市干岛; 城市粗糙度; 南京;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04 [近地面层气象学、近地面层大气物理学]; P412.1 [地面气象观测];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分别于2005年7月17日7月31日,2006年2月18日3月10日在南京市市区和郊区两个观测点进行了城市边界层气象观测,同时采用流动观测方法和在6个固定观测点进行城市热岛观测,观测发现:南京市存在明显的城市热岛特征,气温由市区中心的最高值向郊区逐步减少,冬夏季节的平均热岛强度分别为1.2℃和0.83℃,晴天热岛强度大于阴天,夜间热岛强度普遍高于白天,夏季和冬季热岛强度最大可达3.6℃和2.4℃.热岛强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在约400 m高度,城区和郊区气温没有明显差异.观测结果还表明城区湿度普遍低于郊区,冬夏季节的城市与郊区的相对湿度差分别为10.6%和7.3%.南京紫金山森林地区对附近地区的气温和湿度有明显影响;城区风速明显低于郊区,高度越低,城区与郊区风速相差越大.南京市区的平均零平面位移约为19.9 m,平均粗糙度1.1 m.
引用
收藏
页码:99 / 10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多尺度城市边界层数值模式系统 [J].
蒋维楣 ;
王咏薇 ;
刘罡 ;
刘红年 ;
周荣卫 ;
欧阳琰 ;
王学远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3) :221-237
[2]   城市水泥下垫面能量平衡特征的观测与分析 [J].
王成刚 ;
孙鉴泞 ;
胡非 ;
蒋维楣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3) :270-279
[3]   北京城市化进程对城市热岛的影响研究 [J].
季崇萍 ;
刘伟东 ;
轩春怡 .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01) :69-77
[4]   城市化环境大气污染模型动力学问题 [J].
徐祥德 .
应用气象学报, 2002, (S1) :1-12
[5]   沈阳等6城市热岛效应卫星监测研究 [J].
纪瑞鹏 ;
张喜民 ;
李刚 .
辽宁气象, 2000, (04) :22-23
[6]  
城市化环境气象学引论[M]. 气象出版社 , 徐祥德, 2002
[7]  
Investigating the Surface Energy Balance in Urban Areas – Recent Advances and Future Needs[J] . M. Piringer,C. S. B. Grimmond,S. M. Joffre,P. Mestayer,D. R. Middleton,M. W. Rotach,A. Baklanov,K. De Ridder,J. Ferreira,E. Guilloteau,A. Karppinen,A. Martilli,V. Masson,M. Tombrou.Water, Air and Soil Pollution: Focus . 2002 (5)
[8]  
Field And Wind-Tunnel Studies Of Aerodynamic Roughness Length[J] . Xue Xian,Wang Tao,Sun Qingwei,Zhang Weimin.Boundary-Layer Meteorology . 2002 (1)
[9]  
Esti mationof the increasing rate of surface air temperatureassociated with urbanization by use of seasonalvariations of maxi mum/mini mumtemperature a-nomaly .2 Hiroyki K,Motoki N,Testuzo Y. Weather(Japan) .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