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 条
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的致病作用位点
被引:8
作者:
高志环
薛勇彪
戴景瑞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系!北京
[2] 中国科学院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北京
来源:
关键词:
玉米;
小斑病C小种;
专化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35.13 [玉米病虫害];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090402 ;
摘要:
现已发现的玉米小斑病C小种523菌株对玉米C型雄性不育细胞质材料的致病性比正常胞质材料严重.为了研究这种差异产生的可能机制,利用0.3%小斑病毒素处理正常胞质(N)和C细胞质材料线粒体,然后令线粒体进行体外翻译,发现离体线粒体蛋白质的合成都未受到影响,表明毒素没有改变N,C胞质线粒体膜的通透性,使氧化-磷酸化解偶联,也未直接抑制线粒体蛋白质的合成.将玉米叶片浸泡于0.3%的毒素溶液中处理,在不同处理时间测定溶液电导率,发现玉米叶片细胞膜通透性很快发生变化.用 0.05%毒素处理叶片后测定溶液电导率,发现C胞质材料叶片细胞对毒素较N和ES敏感.结果表明,毒素的作用位点在细胞质膜上而不在线粒体膜上,C胞质材料和N胞质材料感病严重性的差别是由细胞膜的稳定性导致的,而不是由不同胞质线粒体膜结构的差异导致的.
引用
收藏
页码:622 / 626
页数:5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