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科学技术在经过宋元的发展高峰之后,至明代进入了归纳总结时期。明末清初,西方近代科学经耶稣会传教士传到中国。于是开始了中国传统科学向近代化的“哥白尼转换”。但在当时,只有徐光启、李之藻、康熙皇帝等很少的人看到了西方近代科学的某些重要性;学习西方近代科学还只是零星的、个别的事件,没有成为一种社会性的事业。真正构成一种思潮和运动、并取得了“转换”的社会成就,还是在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洋务运动中逐步实现的。本文要讨论的正是在洋务运动时期占有特殊地位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在中国科学近代化中的意义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