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乌素沙地臭柏与油蒿群落细根生物量的季节动态及其空间变化

被引:13
作者
秦艳 [1 ]
王林和 [1 ]
张国盛 [1 ]
胡永宁 [1 ]
斯庆毕力格 [1 ]
张忠山 [2 ]
机构
[1] 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
[2] 毛乌素沙地开发整治研究中心
关键词
臭柏; 油蒿; 细根生物量; 季节动态; 空间变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为了探讨沙地生态系统植物根系生物量的季节动态及其空间变化,采用根钻法,从2005年4月至2005年10月对毛乌素沙地天然臭柏、油蒿群落0—90cm土层中细根(D≤2mm,D为直径)生物量动态进行了测定,臭柏细根总生物量为13.87~18.22t.hm-2,细根平均生物量占总根量的60.10%;油蒿的细根总生物量为1.173~1.389t.hm-2,细根平均生物量占总根量的73.04%。臭柏细根平均生物量为油蒿的12.50倍(P<0.05)。臭柏、油蒿群落细根生物量动态呈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4月、8月和6月、10月。两者的活细根生物量大致呈上升趋势,死根生物量则相反。臭柏、油蒿群落细根生物量的垂直分布随土层加深,生物量明显减少,细根在不同层次上的动态变化与总细根量的季节变化有所不同。臭柏细根生物量从坡顶到坡底分别为16.8067t.hm-2、16.1656t.hm-2、10.9834t.hm-2,呈下降趋势,其细根生物量比率从坡顶、坡中到坡底依次增大;油蒿细根生物量最高值出现在坡顶,坡中与坡底变化不明显,其细根生物量比率随坡位变化并不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455 / 46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毛乌素沙地南缘生态过渡带土壤微生物特征 [J].
许冬梅 ;
王堃 .
中国沙漠, 2007, (05) :805-808
[2]   固定沙丘生物结皮层藓类植物形态结构及其适应性研究 [J].
田桂泉 ;
白学良 ;
徐杰 ;
张建升 .
中国沙漠, 2005, (02) :107-113
[3]   林木细根寿命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J].
梅莉 ;
王政权 ;
程云环 ;
郭大立 .
植物生态学报, 2004, (05) :704-710
[4]   无灌溉人工固沙区土壤有机碳及氮含量变异的初步结论 [J].
贾晓红 ;
周海燕 ;
李新荣 .
中国沙漠, 2004, (04) :59-63
[5]   不同固沙区结皮中微生物生物量和数量的比较研究 [J].
邵玉琴 ;
赵吉 .
中国沙漠, 2004, (01) :70-73
[6]   流沙固定过程中土壤-植被系统演变 [J].
肖洪浪 ;
李新荣 ;
段争虎 ;
李涛 ;
李守中 .
中国沙漠, 2003, (06) :2-8
[7]   沙坡头地区固定沙丘结皮层藓类植物的繁殖和生长特性研究 [J].
白学良 ;
王瑶 ;
徐杰 ;
李新荣 ;
张景光 .
中国沙漠, 2003, (02) :73-75+111-113
[8]   腾格里沙漠人工固沙植被区生物土壤结皮对降水的拦截作用 [J].
李守中 ;
肖洪浪 ;
宋耀选 ;
李金贵 ;
刘立超 .
中国沙漠, 2002, (06) :90-94
[9]   环境因子对树木细根生物量、生产与周转的影响 [J].
张小全 .
林业科学研究, 2001, (05) :566-573
[10]   沙坡头地区固沙植被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J].
李新荣 ;
马凤云 ;
龙立群 ;
贾晓红 .
中国沙漠, 2001, (03)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