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罢工立法与罢工转型的关系

被引:15
作者
王全兴
倪雄飞
机构
[1]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罢工; 罢工立法; 罢工转型; 集体谈判; 集体合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2.5 [劳动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我国现实型罢工具有劳资性罢工与政治性罢工混合、权利争议罢工与利益争议罢工混合、群体性罢工、谈判前罢工、非法罢工等特点。鉴于现实型罢工的诸多弊端和罢工在市场经济中的不可避免性,应当积极推动现实型罢工转向目标型罢工,即分别采取措施,促使混合型罢工转向劳资性罢工和利益争议罢工、群体性罢工转向团体性罢工、谈判前罢工转向谈判中罢工。此种转型亦即对现实型罢工的预防。与罢工转型同步且引导罢工转型的罢工立法,其策略要点有:罢工立法的样本以目标型罢工为主;灵活处理集体合同立法与罢工立法的关系;妥当安排集体(群体)劳动争议调解、仲裁立法与罢工立法的关系;坚持罢工保障与罢工规制并重。
引用
收藏
页码:187 / 19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 条
  • [1] 劳动法.[M].(德)W.杜茨(WilhelmDutz)著;张国文译;.法律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