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知识、传统、科学与生态文明——兼评田松的《神灵世界的余韵》

被引:10
作者
卢风
机构
[1] 清华大学哲学系
关键词
地方性知识; 现代科学; 现代文明; 生态文明;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2.4 [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
学科分类号
030303 ;
摘要
现代人认为,现代科学是具有绝对客观性的可衡量一切文明之先进抑或落后的"冥尺",现代性思想中的进步主义就蕴含在"冥尺"观念中。实际上现代科学没有什么绝对的客观性,也没有什么统一的科学,从而没有什么可衡量一切文明之优劣的"冥尺"。为生活得幸福,我们必须具有各种地方性知识。从生态学的视角看,纳西人的草医比现代西医更优越。欧洲中心主义是错误的,不同文化传统都有其相对于人类特定需要的优点。拒斥了"冥尺"之后,不意味着我们只能陷入相对主义。虽不能对不同文明进行整体性比较,但可以就文明的特定维度进行具体的比较。从生态主义的视角看,就可持续性而论,现代工业文明是"得分最低"的文明。但不能说越自然的文明越好,文明既须是可持续的,又须是发达的。未来的生态文明必须继承现代工业文明的积极成果,例如,必须继承现代科技的积极成果而创造调适性的科技。
引用
收藏
页码:123 / 13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自然与权力[M]. 河北大学出版社 , (德)约阿希姆·拉德卡(JoachimRadkau)著, 2004
[2]  
分析哲学及其在美国的发展[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涂纪亮 著, 1987
[3]  
破解进步论[M]. 云南人民出版社 , 河清著, 2004
[4]  
生态经济政策[M].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 (德)弗里德希·亨特布尔格(FriedrichHinterberger),(德)弗莱德·路克斯(FredLuks),(德)玛尔库斯·史蒂文(MarcusStewen)著, 2005
[5]  
Ecology and the Politics of Scarcity. William Ophuls. W .H.Freeman and Company . 1973
[6]  
Consilience,The Unity of Knowledge. Edward O.Wilson. Alfred A.Knopf . 2003
[7]  
世界的逻辑构造[M]. 上海译文出版社 , (德)鲁道夫·卡尔那普(RudolfCarnap)著, 1999
[8]  
清华哲学年鉴2004. 卢风. 河北大学出版社 . 2005
[9]   论科学的统一 [J].
李醒民 .
湖南社会科学, 2008, (01) :25-37
[10]  
科学革命[M].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 史蒂文·夏平(StevenShapin)著,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