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规模边界的系统审视——基于马克思主义协作系统观的视角

被引:10
作者
朱富强
机构
[1]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新制度主义; 协调效益; 企业规模; 异化;
D O I
10.16538/j.cnki.jfe.2007.10.004
中图分类号
F270 [企业经济理论和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摘要
新制度主义从交换关系出发,认为企业规模扩展的界限是企业的边际组织成本与市场的边际交易成本相等之点;而古典主义则从企业核心的生产功能出发,认为企业规模扩展的界限也就在于企业的边际协调收益与市场的边际协调收益相等之点。文章借鉴马克思的协作观对新制度主义企业理论进行了修补,并进而探究了体现协作系统这一企业本质的社会合理规模界限:企业的净边际协调收益与企业的净边际组织成本相等之点;同时,又借鉴马克思的异化观考察了企业组织发生异化后所衍生出来的收益转移效应以及相应企业规模。在此基础上,文章得出了两个基本结论:企业的现实规模通常要大于企业的社会合理规模;并且,随着企业形态偏离协作系统这一本质的程度不同,企业规模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引用
收藏
页码:83 / 9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WHY CAPITAL HIRES LABOR - A BARGAINING PERSPECTIVE [J].
DOW, GK .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3, 83 (01) :118-134
[2]   协调机制演进和企业组织的起源 [J].
朱富强 .
学术月刊, 2004, (11) :46-54
[3]   分工效率:演进主义的观点 [J].
朱富强 .
上海经济研究, 2004, (01) :28-35
[4]   劳动价值论的一个“悖论”及其阐释 [J].
朱富强 .
江苏社会科学 , 2001, (04) :1-6
[5]  
有效劳动价值论.[M].朱富强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6]  
巴纳德组织理论研究.[M].(日)饭野春树著;王利平等译;.三联书店.2004,
[7]  
日本的产业组织.[M].(日)植草益等著;锁箭译;.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8]  
企业经济学.[M].(美)哈罗德·德姆塞茨(HaroldDemsetz)著;梁小民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9]  
反托拉斯经济学.[M].(美)奥利弗·E.威廉姆森(OliverE.Williamson)著;张群群;黄涛译;.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10]  
经理人员的职能.[M].(美)C.I.巴纳德(ChesterI.Barnard)著;孙耀君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