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质背景下土壤溶解有机碳含量的季节动态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35
作者
黄黎英
曹建华
周莉
徐祥明
莫彬
张佩
机构
[1] 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溶解有机碳; 石灰土; 酸性土; 季节动态; 影响因子;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07.04.032
中图分类号
X144 [环境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解岩溶区和非岩溶区土壤溶解有机碳(DOC)含量及其季节动态是否存在差异,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研究依据,作者用0.5mol·L-1K2SO4浸提法分析测定了广西桂林市灵川县潮田乡毛村由泥盆系融县组灰岩(D3r)发育石灰土、砂页岩(D2l)发育红壤中溶解有机碳的含量及其季节动态变化,并分析了其与影响因子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石灰土中溶解有机碳的质量分数为:19.3675~143.2524mg·kg-1,红壤的为:221.1652~1016.602mg·kg-1,石灰土因其偏碱、高钙镁、高有机质含量的特性而使得DOC含量远低于非岩溶区红壤的含量;石灰土和酸性土DOC含量在秋季都达到最高值,在冬季或春季含量最低;在空间分布上都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岩溶区及非岩溶区土壤DOC含量的季节动态变化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①9—10月高温少雨,植物凋落物增多,DOC含量在一年中最高;②11月-12月,气温迅速降低,微生物活性随之降低,DOC含量下降;③12月底—4月,前期(12月至次年2月)DOC浓度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后期(3—4月)气温回升,降雨频繁,生物复苏,生物活动旺盛,土壤DOC含量迅速增加;④5—8月,高温多雨,DOC转化为CO2释放出来,部分DOC随雨水淋失,土壤中DOC总含量不高。
引用
收藏
页码:1282 / 128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土壤活性有机质及其与土壤质量的关系 [J].
王清奎 ;
汪思龙 ;
冯宗炜 ;
黄宇 .
生态学报, 2005, (03) :513-519
[2]   受地质条件制约的中国西南岩溶生态系统 [J].
曹建华 ;
袁道先 ;
章程 ;
蒋忠诚 .
地球与环境, 2004, (01) :1-8
[3]   土壤活性有机质(碳)的内涵和现代分析方法概述 [J].
王晶 ;
解宏图 ;
朱平 ;
李晓云 .
生态学杂志, 2003, (06) :109-112
[4]   森林生态系统DOM的来源、特性及流动 [J].
杨玉盛 ;
郭剑芬 ;
陈光水 ;
陈银秀 ;
于占源 ;
董彬 ;
刘东霞 .
生态学报, 2003, (03) :547-558
[5]   岩溶生态系统中的土壤 [J].
曹建华 ;
袁道先 ;
潘根兴 .
地球科学进展, 2003, (01) :37-44
[6]   土壤溶解有机碳的研究进展 [J].
李淑芬 ;
俞元春 ;
何晟 .
土壤与环境, 2002, (04) :422-429
[7]   不同植物凋落物对土壤有机碳淋失的影响及岩溶效应 [J].
曹建华 ;
潘根兴 ;
袁道先 .
第四纪研究, 2000, (04) :359-366
[8]   碳酸盐岩风化成土作用的初步研究 [J].
王世杰 ;
季宏兵 ;
欧阳自远 ;
周德全 ;
郑乐平 ;
黎廷宇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9, (05) :441-449
[9]   土壤活性有机碳的表征及其生态效应 [J].
沈宏 ;
曹志洪 ;
胡正义 .
生态学杂志, 1999, (03) :33-39
[10]  
广西桂林石灰土的元素生物地球化学特征.[D].卢玫桂.广西师范大学.2005,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