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化时期农村妇女生育意愿的变化:制度系统性调适视角——基于湖北省多点口述史与鄂北冯村的研究

被引:3
作者
刘筱红 [1 ]
余成龙 [2 ]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2] 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农村妇女; 生育意愿; 计划生育; 集体化时期; 制度视角;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24.21 [人口政策与制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文章根据湖北省多点口述史访谈与鄂北冯村田野调查获得的一手材料,旨在系统分析集体化时期(1962-1980年)农村妇女的生育意愿及其社会根源。研究揭示:中国人口生育率之所以能在集体化时期迅速下降,是当农村妇女出现明显节育意愿时计划生育政策顺势而为的结果。农村妇女源于个体生活实践对生育进行了归因,发现生育子女数量越多必然会导致生活愈艰辛。而造成生育矛盾的深层次原因是制度变革的非均衡性:集体化时期的生产及分配制度发生了变化,但再生产的制度及性别分工制度变革滞后,妇女在参与社会化劳动的同时还肩负着生育的艰辛。制度系统性调适不足使妇女缺乏缓解生育与生活紧张关系的渠道,最终导致传统生育文化与生存理性达成了妥协,其生育意愿是在满足至少一个男孩与最优家庭供养能力形成的区间。对当前的启示是,实现"二胎"政策目标需要通过配套制度设计来缓解人口再生产的压力,从而提高妇女的生育意愿。
引用
收藏
页码:63 / 81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论农村人民公社的粮食分配制度.[D].方赛容.湘潭大学.2008, 05
[2]  
农村人民公社收益分配研究.[D].李屿洪.南开大学.2013, 07
[3]  
社会学的想象力.[M].赖特·米尔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4]  
陕西农村妇女的日常生活.[M].李巧宁; 陈海儒;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5]  
乡土中国.[M].费孝通;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6]  
倾听底层.[M].郭于华;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7]  
新中国人口六十年.[M].路遇; 翟振武; 主编.中国人口出版社.2009,
[8]  
中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史.[M].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编.中国人口出版社.2007,
[9]  
一爷之孙·生育与村落文化.[M].李银河; 著.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
[10]  
人口学百年.[M].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北京市人口学会组织编写;查瑞传主编;.北京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