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货币合作的经济基础——基于经济冲击对称性的VAR分析

被引:5
作者
蔡彤娟 [1 ]
孙瑾 [2 ]
机构
[1]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
[2]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
关键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货币合作; 最优货币区标准; VAR模型; 经济冲击对称性;
D O I
10.16407/j.cnki.1000-6052.2012.06.009
中图分类号
F822 [中国货币]; F823.3 [];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101 ; 020203 ; 020204 ; 0701 ; 070104 ;
摘要
运用最优货币区理论和VAR模型,从经济冲击对称性的角度,考察了中国与东盟货币合作的经济基础。中国-东盟各国在经济开放度、经济周期同步性、通货膨胀相似性等方面具备货币合作基础。中国、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新加坡6国的供给冲击对称性较高,货币冲击次之,需求冲击最差。中国-东盟具有深入开展货币合作的经济基础,但未来还需克服政治障碍和外来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3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现阶段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东亚的困境与战略选择 [J].
李晓 ;
付竞卉 .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10, (04) :62-75
[2]   基于经济冲击对称性分析的中国—东盟货币合作新思考 [J].
张蕾 .
上海金融, 2010, (03) :12-16+33
[3]   东亚经济冲击对称性分析与东亚货币合作 [J].
黄梅波 ;
熊爱宗 .
国际贸易问题, 2009, (09) :31-37
[4]   东亚货币合作——基于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分析 [J].
洪林 .
世界经济研究, 2007, (04) :40-45+15+87
[5]   东亚最适度通货区的经济可行性研究——一个经济冲击对称性的视角 [J].
崔晓燕 ;
王少平 .
金融研究, 2007, (01) :122-137
[6]   经济冲击对称性与区域经济合作:东亚与其他区域的比较研究 [J].
李晓 ;
丁一兵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6, (04) :46-58
[7]   从最优货币区理论看中国东盟货币一体化前景 [J].
任伟 ;
颜芳 .
东南亚纵横, 2006, (05) :48-51
[8]   东亚经济周期与次区域经济周期存在性检验 [J].
杜群阳 ;
宋玉华 .
国际贸易问题, 2005, (08) :47-51
[9]   最优货币区理论与东亚货币合作的思考 [J].
熊洁敏 .
东南亚, 2005, (02) :5-9+45
[10]   货币区的动态最优决策:兼谈东亚货币合作问题 [J].
万志宏 ;
戴金平 .
世界经济, 2003, (10) :10-1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