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发展民族民俗博物馆的设想

被引:2
作者
吴正光
庄嘉如
机构
[1]
关键词
民俗文物; 民俗博物馆; 贵州; 民族; 权利主体; 文物保护单位;
D O I
10.13965/j.cnki.gzmzyj10026959.1983.04.005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贵州是个多民族的省份。在全省二千八百多万人口中,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水族、回族、仡佬族、壮族、瑶族等少数民族共有七百四十多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贵州各族人民在共同开发贵州高原的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光辉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为缔造伟大祖国的悠久历史和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作为历史见证的各种民族、民俗文物至今仍大量地存在着。这些民族、民俗文物仅仅是贵州各族人民的先民们在历史发展长河中所创造的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很少的一部份。由于人为的和自然的原因,这些历史文化遗产总是令人不安地处在或迟或速的衰坏和消失过程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抢救和保护贵州高原上的民族、民俗文物,是发掘民族文化资源、发展民族文化、加强民族团结、建设“两个文明”的需要,是博物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31
页数:3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