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处理方式及灌溉水源对冬小麦根际土壤酶活性动态变化的影响(英文)

被引:3
作者
吕志伟 [1 ]
万国峰 [1 ]
杨子军 [2 ]
候雷 [1 ]
张文会 [1 ]
机构
[1] 聊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吉林省桦甸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关键词
秸秆还田; 灌溉; 脲酶; 转化酶; 磷酸酶;
D O I
10.16175/j.cnki.1009-4229.2012.07.032
中图分类号
S512.11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目的]研究"秸秆还田或不还田"与"地下水或黄河水灌溉"对小麦各生育期土壤酶活性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以冬小麦济麦2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种植试验,研究"秸秆还田或不还田"与"地下水或黄河水灌溉"对冬小麦各生育期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各处理的小麦根际脲酶活性总体呈"上升-下降-上升"的折线变化趋势,转化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总体均成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秸秆还田处理在4个生育期均不同程度的提高了小麦根际脲酶活,同时,除灌浆期外,地下水灌溉比黄河水灌溉更利于小麦根际酶活性的提高。各处理对小麦转化酶活性影响不明显。生育前期,各处理对小麦根际磷酸酶活性的影响较大,在拔节期,秸秆还田处理和地下水灌溉处理能显著提高2种磷酸酶的活性,促进植物和微生物对磷素的吸收和转运;孕穗期地-还处理下土壤酸性磷酸酶的活性显著高于另外3种处理方式。[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分析土壤酶活性与作物生长及土壤根际微生物之间存在的动态变化关系奠定了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1465 / 1468+1515 +151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秸秆还田不同处理方式对黑土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J].
刘佳斌 ;
李传宝 ;
王宏燕 .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40 (09) :5285-5287
[2]   基于循环农业的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模式研究(英文) [J].
冯伟 ;
张利群 ;
何龙娟 ;
庞中伟 ;
郭淑珍 .
AgriculturalScience&Technology, 2011, 12 (12) :1921-1924
[3]   鄂尔多斯南部不同沙地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与微生物数量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 [J].
张晓美 ;
朴春根 ;
李姝江 ;
朱天辉 ;
张晓娟 ;
林乐民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 2011, (03) :365-373
[4]   秸秆还田对冬小麦品种百农矮抗58根际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J].
杨文平 ;
王春虎 ;
茹振钢 .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1, 42 (07) :20-24
[5]   不同保墒灌溉措施对冬小麦土壤中NO3-N分布的影响 [J].
卫新东 ;
员学锋 ;
汪有科 .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9 (12) :7023-7025+7029
[6]   玉米秸秆还田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筛选和鉴定(英文) [J].
郭艳 ;
张进良 ;
王会平 ;
齐辉 ;
梁峰 .
AgriculturalScience&Technology, 2010, 11 (04) :134-137+147
[7]   FACE条件下休闲和秸秆还田对稻麦轮作农田麦季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J].
周仕栋 ;
谢祖彬 ;
朱建国 ;
刘钢 ;
孙会峰 ;
卑其成 ;
刘金山 .
土壤, 2010, 42 (02) :243-248
[8]   秸秆和DCD对冬小麦不同生育期施入尿素的土壤行为影响Ⅰ:——铵态氮的动态变化 [J].
刘伟 ;
宋建国 ;
梁爱萍 ;
贾敬华 .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 (11) :5767-5768
[9]   秸秆和DCD对冬小麦不同生育期施入尿素的土壤行为的影响Ⅱ:硝态氮的动态变化 [J].
刘伟 ;
宋建国 ;
梁爱萍 ;
贾敬华 .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 (10) :5176-5177
[10]   保墒灌溉条件下冬小麦地土壤水分迁移转化规律研究(摘要)(英文) [J].
贺军奇 ;
员学锋 ;
汪有科 .
AgriculturalScience&Technology, 2010, 11 (03) :139-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