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3 条
秸秆处理方式及灌溉水源对冬小麦根际土壤酶活性动态变化的影响(英文)
被引:3
作者:
吕志伟
[1
]
万国峰
[1
]
杨子军
[2
]
候雷
[1
]
张文会
[1
]
机构:
[1] 聊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吉林省桦甸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关键词:
秸秆还田;
灌溉;
脲酶;
转化酶;
磷酸酶;
D O I:
10.16175/j.cnki.1009-4229.2012.07.032
中图分类号:
S512.11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目的]研究"秸秆还田或不还田"与"地下水或黄河水灌溉"对小麦各生育期土壤酶活性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以冬小麦济麦2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种植试验,研究"秸秆还田或不还田"与"地下水或黄河水灌溉"对冬小麦各生育期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各处理的小麦根际脲酶活性总体呈"上升-下降-上升"的折线变化趋势,转化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总体均成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秸秆还田处理在4个生育期均不同程度的提高了小麦根际脲酶活,同时,除灌浆期外,地下水灌溉比黄河水灌溉更利于小麦根际酶活性的提高。各处理对小麦转化酶活性影响不明显。生育前期,各处理对小麦根际磷酸酶活性的影响较大,在拔节期,秸秆还田处理和地下水灌溉处理能显著提高2种磷酸酶的活性,促进植物和微生物对磷素的吸收和转运;孕穗期地-还处理下土壤酸性磷酸酶的活性显著高于另外3种处理方式。[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分析土壤酶活性与作物生长及土壤根际微生物之间存在的动态变化关系奠定了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1465 / 1468+1515
+1515
页数:5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