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西部低山丘陵区植被恢复研究:基于演替理论和生态系统退化程度

被引:17
作者
杜晓军
姜凤岐
焦志华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数量生态学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3]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
关键词
退化生态系统; 退化程度; 演替理论; 植被恢复; 油松; 辽宁西部;
D O I
10.13287/j.1001-9332.2004.0317
中图分类号
S718 [森林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在对辽宁西部地区植被演替分析的基础上 ,选用不同演替阶段的生境指标 ,应用聚类分析方法 ,定量确定了辽宁西部低山丘陵区退化生态系统的退化程度 .在辽宁西部地区 ,南刘杖子林场的天然栎林、天然油松林、杨栎林、牛河梁和欺天林场坡地的人工油松林与天然松栎林的平均相异系数分别为 0 6 5 5、0 6 6 5、2 0 2 9、3 919,综合反映了其在生态系统演替 /退化中的相对位置 .研究表明 ,辽宁西部低山丘陵区现有油松林 (阴坡 )立地大多已退化到灌木林和先锋乔木林之间的演替阶段 ,并且接近于先锋乔木林阶段 ;建议在现有人工林经营改造或营造混交林时 ,应适当增大灌木树种和先锋乔木树种的比重 .
引用
收藏
页码:1507 / 151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生态系统退化程度诊断:生态恢复的基础与前提 [J].
杜晓军 ;
高贤明 ;
马克平 .
植物生态学报, 2003, (05) :700-708
[2]   低价林早期诊断:生态因子途径 [J].
杜晓军 ;
姜凤岐 ;
沈慧 ;
林鹤鸣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12) :1523-1528
[3]   辽西低山丘陵区生态系统退化程度的定量确定 [J].
杜晓军 ;
姜凤岐 ;
沈慧 ;
林鹤鸣 ;
郭浩王世忠 ;
不详 .
应用生态学报 , 2001, (01) :156-158
[4]   中国水土流失敏感性分布规律及其区划研究 [J].
王效科 ;
欧阳志云 ;
肖寒 ;
苗鸿 ;
傅伯杰 .
生态学报, 2001, (01) :14-19
[5]   辽西油松纯林可持续经营途径探讨 [J].
杜晓军 ;
姜凤岐 ;
曾德慧 ;
沈慧 .
生态学杂志, 1999, (05) :36-40
[6]   恢复生态学研究的一些基本问题探讨 [J].
章家恩 ;
徐琪 .
应用生态学报, 1999, (01) :111-115
[7]   中国北方草地退化及其防治对策 [J].
李博 .
中国农业科学, 1997, (06) :2-10
[8]   辽西地区森林现状及经营对策 [J].
马兴华 .
辽宁林业科技, 1995, (06) :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