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苏州鱼鳞册中的业佃并录考释

被引:5
作者
胡英泽
机构
[1] 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关键词
清代; 苏州; 鱼鳞册; 业户; 佃户; 业佃并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9 [中国农业经济史]; K249 [清前期(1616~1840年)];
学科分类号
060207 ; 0602 ;
摘要
国内外现存的清代苏州鱼鳞册有些记录了业户、佃户的信息,佃户栏填写的内容分别为"自"、姓名、空白三类,学界对此理解分歧严重。有学者认为,业佃并录反映了官府对佃户产权的认可。"自"指底面分离、业主自有田面;佃户栏空白指底面合一、承租佃户经常更换;佃户栏标有姓名意指业佃分别拥有田底田面权。由此推论,清初江南底面分离现象普遍,地权极为分散,租佃关系不发达,不具有地主制经济的特征。其实,苏州的一些鱼鳞册也有不记录佃户的。业佃并录意指"一田二主"的认识缺乏充分依据,论证逻辑存在问题。对道光年间鱼鳞册地权流动的考察表明,业户、佃户共同记载的田块并不能体现出田面田的特点。这一时期,在城地主占有苏州城附近村庄一半以上的耕地,租佃关系发达,租佃关系变动频繁,同时,租佃期限长期化,显示出租佃关系相对固定化的趋向。
引用
收藏
页码:165 / 184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7 条
[2]   中国古代农村土地制度研究刍议 [J].
栾成显 .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02) :20-23
[3]   苏南地区“田面田”的性质 [J].
曹树基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06) :59-71
[4]   康熙初年江苏长洲三册鱼鳞簿所见 [J].
章有义 .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88, (04) :89-95
[5]  
永佃制研究[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赵冈著, 2005
[6]  
长江下游地区的地租、赋税与农民的反抗斗争[M]. 上海书店出版社 , 白凯著, 2005
[7]  
租核.别异 .2[清]陶煦. . 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