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群体成穗率与干物质积累动态关系的模拟研究

被引:53
作者
钟旭华
彭少兵
JohnE.SHEEHY
刘鸿先
机构
[1] 国际水稻研究所!菲律宾马尼拉信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2] 广东广州
[3] 国际水稻研究所!菲律宾马尼拉信箱
[4]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广东广州
关键词
分蘖; 成穗率; 干物质积累; 模拟; 水稻;
D O I
10.16819/j.1001-7216.2001.02.006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应用两个水稻茎数动态模型 (TIL和 RGR模型 ) ,分析了成穗率与群体干物质积累动态的关系。结果表明 :(1)成穗率与最高茎数呈极显著负相关 ,支持了“降低苗峰是提高成穗率的关键”的结论 ;(2 )最高茎数与穗分化始期干重呈极显著正相关 ,前期干物质积累过快是苗峰过高的原因之一 ;(3)成穗率与群体干物质积累动态密切相关。同样的干物质积累量 ,干物质积累动态不同 ,其茎数动态相差很大。在抽穗期干物质积累量相近的情况下 ,穗分化以前干物质积累所占的比例越大 ,成穗率越低。采用一组独立的实测资料进行分析 ,也得到了相似的结果。由此可见 ,优化干物质积累动态是提高成穗率 ,从而实现高产更高产的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28 / 3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水稻分蘖的发生、控制与茎蘖成穗率的提高 [J].
蒋彭炎 .
中国稻米, 1999, (04) :7-9
[2]   水稻中期群体成穗率与后期群体光合效率的关系 [J].
蒋彭炎,洪晓富,冯来定,马跃芳,史济林,倪竹如,刘智宏 .
中国农业科学, 1994, (06) :8-14
[3]   水稻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讲座(2)──高产水稻的若干生物学规律 [J].
蒋彭炎 .
中国稻米, 1994, (02) :43-45
[4]   水稻高产群体质量及其优化控制探讨 [J].
凌启鸿 ;
张洪程 ;
蔡建中 ;
苏祖芳 ;
凌励 .
中国农业科学, 1993, (06) :1-11
[5]  
稻作新理论[M]. 科学出版社 , 凌启鸿等著, 1994
[6]  
水稻高产理论与实践[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高佩文, 1994
[7]  
种稻原理和技术[M]. 江苏人民出版社 , 莫惠栋等编著, 1978
[8]  
Parameterization, Validation and Comparison of Three Tillering Models for Irrigated Rice in the Tropics[J] . Zhong,Peng,Sheehy,Liu,Visperas.Plant Production Science . 1999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