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生长环境下水稻主要农艺性状的QTL分析

被引:23
作者
韩龙植
乔永利
张三元
曹桂兰
叶昌荣
徐福荣
戴陆园
芮钟斗
高熙宗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韩国农村振兴厅作物科学院,首尔大学校农业生命科学大学农学科 北京,北京
[2] 首尔大学校农业生命科学大学农学科,首尔-,韩国,公主岭,北京,昆明,昆明,昆明,水原-,韩国,首尔-,韩国
关键词
水稻; 不同生长环境; 农艺性状; 数量性状位点;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以籼粳交密阳23/吉冷1号200个F2:3家系作为作图群体,在北京(正常生长环境)、昆明(自然低温胁迫)、公主岭(冷水胁迫)、韩国春川(正常生长环境和冷水胁迫)等5种不同生长环境下进行了水稻秆长、穗长、穗粒数和穗抽出度等主要农艺性状的异地鉴定,并利用SSR标记进行了上述农艺性状的QTL分析。检测结果表明,5种不同环境下检测到与上述农艺性状相关的QTL共44个,分布于除第9染色体外的11条染色体上。qCL1a、qCL1b、qCL5a、qCL6b、qPL1a、qPL3a、qPL6b、qPL6c、qPL7b、qSP8b、qSP1c、qSP11a、qSP12和qPE1至少在2种不同生长环境下均检测到,受环境的影响较小,为较稳定的QTL。其中,qCL1a、qCL1b、qPL1a、qSP1c和qPE1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分别为24.2%~55.2%、22.7%~39.9%、12.5%~27.7%、14.4%~33.5%和26.6%~28.7%,为主效基因,主要表现为超显性。这些主效QTL在低温环境下对水稻秆长、穗长、穗粒数和穗抽出度有增效作用,与水稻耐冷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080 / 108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水稻耐冷性鉴定评价方法 [J].
韩龙植 ;
张三元 .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4, (01) :75-80
[2]   水稻主要农艺性状的冷水反应遗传分析 [J].
韩龙植 ;
元东林 ;
玄英实 ;
朴钟泽 ;
高熙宗 .
中国水稻科学, 2004, (01) :25-30
[3]   不同环境条件下稻谷粒形数量性状的QTL分析 [J].
张光恒 ;
张国平 ;
钱前 ;
徐律平 ;
曾大力 ;
滕胜 ;
包劲松 .
中国水稻科学, 2004, (01) :18-24
[4]   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的两年QTL剖析 [J].
郭龙彪 ;
罗利军 ;
邢永忠 ;
徐才国 ;
梅捍卫 ;
王一平 ;
钟代彬 ;
钱前 ;
应存山 ;
石春海 .
中国水稻科学, 2003, (03) :22-29
[5]   水稻剑叶角度的QTL分析 [J].
董国军 ;
藤本宽 ;
滕胜 ;
胡兴明 ;
曾大力 ;
郭龙彪 ;
钱前 .
中国水稻科学, 2003, (03) :30-33
[6]   两种供氮水平下水稻穗长QTLs的检测 [J].
方萍 ;
季天委 ;
陶勤南 ;
吴平 .
中国水稻科学, 2002, (02) :79-81
[7]   水稻耐冷性遗传及基因定位研究概况与展望 [J].
韩龙植 ;
高熙宗 ;
朴钟泽 .
中国水稻科学, 2002, (02) :96-101
[8]   水稻穗部性状的QTL与环境互作分析 [J].
邢永忠 ;
徐才国 ;
华金平 ;
谈移芳 .
遗传学报, 2001, (05) :439-446
[9]   不同遗传背景及环境中水稻(Oryza sativa L.)穗长的QTLs和上位性分析 [J].
廖春燕 ;
吴平 ;
易可可 ;
胡彬 ;
倪俊健 .
遗传学报, 2000, (07) :599-607
[10]  
QTL × environment interactions in rice. I. Heading date and plant height[J] . Z. K. Li,S. B. Yu,H. R. Lafitte,N. Huang,B. Courtois,S. Hittalmani,C. H. M. Vijayakumar,G. F. Liu,G. C. Wang,H. E. Shashidhar,J. Y. Zhuang,K. L. Zheng,V. P. Singh,J. S. Sidhu,S. Srivantaneeyakul,G. S. Khush.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 200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