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地悲剧”如何转化为“公共福祉”——基于现实的行为机理之思考

被引:9
作者
朱富强 [1 ,2 ]
机构
[1] 中山大学经济研究所
[2] 岭南学院
关键词
公地悲剧; 无形的手; 公共福祉; 社会合作; 为己利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062.6 [公共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公地悲剧"论认为,公共资源一定会遭到滥用,从而必然是无效的。现实生活中却存在大量反"公地悲剧"现象,人们往往可以进行有效的合作。之所以出现这种相悖的现象,就在于现代主流经济学的理性经济人假设抽象掉了人类的社会性,而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个体行为都具有亲社会的倾向,这种亲社会性将会导向社会的合作。其实,如果在社会性的基础上引入"为己利他"行为机理,我们就可以更好地沟通"公地悲剧"和"无形的手"之间的关系,而且还可以促使"公地悲剧"向"公共福祉"的现实转化。
引用
收藏
页码:182 / 18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社会共同治理观的逻辑基础 [J].
朱富强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05) :167-175
[2]   现实制度如何进行人本改造——与常修泽教授商榷 [J].
朱富强 .
学术研究, 2010, (04) :109-113
[3]   经济人反思之三 如何理解真实世界中的人类行为——行为功利主义抑或互利主义之辨析 [J].
朱富强 .
改革与战略, 2010, 26 (03) :16-22
[4]  
权利、合作与福利的经济学[M].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英) 萨格登 (Sugden, 2008
[5]  
理解经济变迁过程[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美) 诺思, 2007
[6]  
微观经济学[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美) 鲍尔斯, 2006
[7]  
自由主义的两张面孔[M]. 江苏人民出版社 , (英)约翰·格雷(JohnGray)著, 2005
[8]  
理性选择理论的病变[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美]格林(DonaldP.Green)[美]沙皮罗(IanShapiro)著, 2004
[9]  
精神王国与恺撒王国[M]. 浙江人民出版社 , (俄)Н.А.别尔嘉耶夫(Н.А.Бердяев)著, 2000
[10]  
生命对你意味着什么[M].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 (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Adler)著,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