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工业发展:一个综合区位分析框架

被引:24
作者
苗长虹
樊杰
张文忠
机构
[1]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制度; 交易成本; 生产成本; 区位分析; 中国农村工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整合现代经济地理学、新制度主义和演化经济学、规范性区位分析三种理论 ,提出了一个包括制度、技术、市场、区位资源禀赋等区位因子并将交易成本和生产成本相结合的综合区位分析框架。运用该框架 ,对中国农村工业的发生与发展、宏观分布与微观布局等作出了一个系统解释
引用
收藏
页码:125 / 13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试论中国经济增长的南北差异 [J].
吴殿廷 .
地理研究, 2001, (02) :238-246
[2]   我国农村工业发展型式研究 [J].
苗长虹 .
地理学报, 1998, (03) :80-88
[3]   网络家庭与乡村私人企业的发展 [J].
朱秋霞 .
社会学研究, 1998, (01) :65-77
[4]   我国城乡工业联系及协调发展研究 [J].
苗长虹 .
地理研究, 1997, (02) :31-38
[5]   中国农村工业化的经济分析及省际发展水平差异 [J].
樊杰 .
地理学报, 1996, (05)
[6]   中国欠发达地区农村工业发展的因素与区域型式──以河南省为例 [J].
苗长虹 .
地理研究, 1994, (03) :25-34
[7]   产业联系与农村工业化的企业分析 [J].
李小建 .
经济地理, 1993, (02) :35-40
[8]  
中国农村工业化的若干理论问题[M]. 中国经济出版社 , 苗长虹著, 1997
[9]  
中国地区发展[M]. 经济管理出版社 , 魏后凯等著,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