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陵山地生态修复植物群落演替规律的研究——以江苏省赣榆县横山生态修复区为例

被引:6
作者
高之栋 [1 ]
刘成高 [2 ]
张文海 [3 ]
王运昌 [2 ]
机构
[1] 江苏省赣榆县夹谷山水土保持试验站
[2] 江苏省连云港市水利局
[3] 江苏省赣榆县水利局
关键词
赣榆横山; 生态修复; 植物群落; 物种多样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通过对赣榆横山自然生态修复过程及物种多样性调查分析,在低山丘陵植被修复过程中,阳坡、半阳坡植被演替趋势呈现以山红草+茅草+野山梅、山红草+贾莲子+茅草为主的两个群落类型,山顶以狗牙根+拂子茅+山菊花为主的群落类型。在较短的3年时间,随着植被群落的演替,物种多样性经初期的由高到低,2年后由低到高,而后逐步趋向稳定的变化过程,有效地遏制水土流失的发生。与其他地带性植被恢复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变化趋势相似。研究结果表明:生态自我修复在该地区实践上是可行的,只要再辅以人工补植,并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及乡规民约相配套,即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本地区的山清水秀。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1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工程对植被恢复影响的研究——以陕西吴旗县为例 [J].
杨光 ;
丁国栋 ;
孙保平 ;
赵廷宁 ;
贺康宁 ;
赫登耀 ;
不详 .
水土保持研究 , 2005, (06) :80-82
[2]   黄土高原植被建设中的有关问题 [J].
侯庆春 ;
韩蕊莲 .
水土保持通报, 2000, (02) :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