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a博斯腾湖逐年水量收支估算与水平衡分析

被引:28
作者
刘丽梅 [1 ]
赵景峰 [1 ]
张建平 [2 ]
彭文甫 [1 ]
范敬龙 [3 ]
张太西 [4 ]
机构
[1] 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2] 新疆巴州环保局环境监测站
[3]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4] 新疆气象局
关键词
博斯腾湖; 逐年水量收支; 残差水量; 水量平衡; 50年来;
D O I
10.13826/j.cnki.cn65-1103/x.2013.01.009
中图分类号
P333 [水文分析与计算];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据博斯腾湖流域1958-2010年期间主要河流开都河、黄水沟、清水河、孔雀河的逐年流量资料,结合焉耆盆地降水、蒸发要素的同期观测资料,对大湖区的逐年水量收支进行计算,并依据水量平衡原理对博湖大湖区残差水量进行了逐年分析。结果表明:(1)1958-2010年期间年均入湖水量14.34×108m3/a,其中入湖河水约占95%;年均输出水量13.96×108m3/a,其中大湖区输入孔雀河水量约占43%,湖面蒸发耗水量占57%;湖区年均蓄水量71.57±3.92×108m3/a,湖水年均水位为1 047.01±0.94 m;(2)极端水文年度水量平衡分析指出:1986年为最枯年份,入湖河水是多年平均值的62%,而出湖河水量是多年平均值的153%,导致年内湖区水位下降0.94 m;2002年最丰年份入湖河水是多年平均值的2.6倍,致使年内水位上升0.80 m;(3)残差水量逐年"正负"变化指出,湖水与地下水之间存在互补关系,过去53 a间湖水补给地下水的年均水量为0.87×108m3/a。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4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基于潜在蒸散量对青海湖流域干旱气候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J].
白爱娟 ;
假拉 ;
徐维新 .
干旱区地理, 2011, 34 (06) :949-957
[2]   30多年来柴窝堡湖演化特征及其环境效应 [J].
马龙 ;
吴敬禄 ;
吉力力阿不都外力 .
干旱区地理, 2011, 34 (04) :649-653
[3]   气候变化背景下冰川积雪融水对博斯腾湖水位变化的影响 [J].
马丽娟 ;
赵景峰 ;
张宏俊 ;
范敬龙 ;
郭晓寅 .
干旱区地理, 2010, 33 (02) :210-216
[4]   中亚干旱区咸海的湖面变化及其环境效应 [J].
吴敬禄 ;
马龙 ;
吉力力阿不都外力 .
干旱区地理, 2009, 32 (03) :418-422
[5]   新疆博斯腾湖水盐平衡及水环境预测 [J].
钟瑞森 ;
董新光 .
湖泊科学, 2008, (01) :58-64
[6]   新疆焉耆盆地和博斯腾湖盐量收支平衡的年变化 [J].
赵景峰 ;
秦大河 ;
雷加强 ;
张太西 .
干旱区地理, 2005, (03) :275-281
[7]   近50年来人类活动对博斯腾湖水位影响的量化研究 [J].
高华中 ;
姚亦锋 .
地理科学, 2005, (03) :3305-3309
[8]   博斯腾湖的水盐平衡与矿化度 [J].
成正才 ;
李宇安 .
干旱区地理, 1997, (03) :43-49
[9]   气候变化对内陆湖泊影响分析 [J].
秦伯强 .
地理科学, 1993, (03) :212-219+295
[10]   博斯腾湖水面蒸发量初步估算 [J].
钟新才 .
干旱区地理, 1988, (04) :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