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热带气旋入黄渤海强度变化的环境场特征

被引:9
作者
郭丽霞 [1 ,2 ]
陈联寿 [3 ]
李英 [3 ]
机构
[1] 河北省承德市气象局
[2] 河北省唐山市气象局
[3]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热带气旋; 黄渤海; 强度变化; 合成诊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44 [热带气象];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为了研究登陆热带气旋进入黄渤海域(YBTC)强度变化的规律和环境场特征,利用1949-2007年台风资料和NCEP/NCAR逐6h的客观再分析资料,首先对YBTC强度变化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其入海加强比率达49%,9月加强的频数最多、加强幅度最大,登陆福建的YBTC加强比率高,中心最低气压Pmin和中心最大平均风速Vmax变化不完全同步,Vmax加强幅度比减弱幅度大,Pmin加强幅度与减弱幅度相当。选择入海加强和入海减弱的YBTC各5例,合成诊断、对比分析两类YBTC的大尺度环境条件表明:前者YBTC西北部有深槽移近、YBTC与其锋区入海时逐渐耦合,后者在YBTC西部有浅槽、北部为弱脊。前者副热带高压经向度大利于YBTC与中纬槽系统相互作用加强。前者有强的高空急流快速靠近、YBTC行进到高空急流入口区右侧,而后者位于较弱的高空急流入口区外、没有快速靠近过程。两者都有低空偏南风急流输送水汽,但前者西侧有较强北风带来的干冷空气。前者具有较强的湿斜压性和θse陡立区适宜倾斜涡度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570 / 57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超强台风“桑美”(2006)近海急剧增强特征及机理分析 [J].
于玉斌 ;
陈联寿 ;
杨昌贤 .
大气科学, 2008, (02) :405-416
[2]   热带气旋研究和业务预报技术的发展 [J].
陈联寿 .
应用气象学报, 2006, (06) :672-681
[3]   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研究进展 [J].
端义宏 ;
余晖 ;
伍荣生 .
气象学报, 2005, (05) :636-645
[4]   登陆热带气旋长久维持与迅速消亡的大尺度环流特征 [J].
李英 ;
陈联寿 ;
王继志 .
气象学报, 2004, (02) :167-179
[5]   登陆我国热带气旋的统计特征 [J].
李英 ;
陈联寿 ;
张胜军 .
热带气象学报, 2004, (01) :14-23
[6]   湿斜压性与热带气旋强度突变 [J].
余晖 ;
吴国雄 .
气象学报, 2001, (04) :440-449
[7]   大尺度环境场对热带气旋影响的动力分析 [J].
雷小途 ;
陈联寿 .
气象学报, 2001, (04) :429-439
[8]   高低空急流与台风环流耦合下的中尺度暴雨系统 [J].
陈久康 ;
丁治英 ;
不详 .
应用气象学报 , 2000, (03) :271-281
[9]   青藏高原高空流型对西太平洋台风路径影响的诊断分析 [J].
徐晶 ;
陈联寿 ;
徐祥德 .
应用气象学报, 1999, (04) :410-420
[10]   不同垂直加热率对爆发性气旋发展的影响 [J].
徐祥德,丁一汇,解以扬,仪清菊 .
气象学报, 1996, (01) :7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