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源突发挥发酚污染应急处理中试研究

被引:14
作者
刘韵达 [1 ]
胡勇有 [1 ]
何向明 [2 ]
程建华 [1 ]
章民驹 [2 ]
胡军有 [1 ]
康宇炜 [2 ]
机构
[1]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 南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
饮用水源; 挥发酚; 粉末活性炭; 臭氧; 高锰酸钾; 应急处理;
D O I
10.13671/j.hjkxxb.2008.12.031
中图分类号
X52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通过为期2个月规模为4m3·h-1的中试试验,考察了常规给水工艺(混凝、沉淀和过滤)对突发挥发酚污染原水的处理情况,重点考察了活性炭吸附、臭氧预氧化和高锰酸钾预氧化等3种应急工艺的除酚效能.结果表明,常规混凝沉淀对挥发酚的去除率低于10%,砂滤在12h内可起到拦截挥发酚的作用.3种应急工艺均可提高挥发酚的去除效果,起到应急的作用.其中活性炭吸附对挥发酚的去除率可达44%;在0.5mg·L-1的投量下高锰酸钾预氧化可达到50%的除酚效率;臭氧预氧化可使沉淀出水挥发酚达标(0.002mg·L-1),挥发酚去除率约99%.
引用
收藏
页码:2503 / 250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应急处理苯胺污染水源水的粉末活性炭吸附工艺的研究 [J].
傅金祥 ;
王锋 ;
李敬宝 ;
池福强 .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7, (09) :689-692+703
[2]   粉末活性炭去除原水中阿特拉津突发污染的研究 [J].
陈蓓蓓 ;
高乃云 ;
刘成 ;
姚娟娟 ;
尚亚波 ;
秦祖群 .
给水排水, 2007, (07) :9-13
[3]   受硝基苯污染松花江原水的应急处理工艺研究 [J].
陈忠林 ;
马军 ;
李圭白 ;
沈吉敏 ;
纪峰 ;
张涛 ;
梁恒 ;
陈杰 ;
齐飞 ;
任芝军 .
中国给水排水, 2006, (13) :1-5
[4]   粉末活性炭吸附技术在水厂的应用 [J].
王建平 ;
黄长均 .
中国给水排水, 2006, (10) :17-20
[5]   高铁酸钾预氧化去除水中苯酚及其机理 [J].
姜洪泉 ;
于秀娟 ;
王鹏 ;
张国宇 ;
孟宪君 .
中国给水排水, 2003, (S1) :47-48
[6]   臭氧氧化降解苯酚的动力学研究 [J].
钟理 ;
陈建军 ;
张浩 .
中国给水排水, 2002, (09) :8-11
[7]   高锰酸钾复合药剂去除水中微量酚类化合物的效能研究 [J].
张锦 ;
李圭白 ;
马军 ;
陈忠林 .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2001, (03) :65-67
[8]   石英砂滤床除苯酚的试验研究 [J].
谢水波 ;
娄金生 ;
熊正为 ;
王允麒 .
中国给水排水, 2000, (08) :8-11
[9]   常规水处理工艺应用粉末活性炭技术的最佳投点选择研究 [J].
张小满 ;
曹达文 ;
高廷耀 ;
徐迪民 ;
范瑾初 ;
李景华 .
给水排水, 1998, (02) :29-31+4
[10]   用粉末活性炭去除饮用水中微量酚类化合物 [J].
马军,李圭白,王福珍 .
中国给水排水, 1994, (02) :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