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穗层杂种小麦群体中两种基因型植株光合特性的差异

被引:3
作者
聂毓琦
赵寅槐
邹明烈
芮仁廉
王苏
程光宇
刘静如
机构
[1]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2] 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
关键词
杂种小麦; 光合作用; 叶绿体; 受光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随生育期的推进,群体内半矮秆(MD)与中高秆(H)两种基因型植株的功能叶片的受光量、光合速率与光合组分等均出现显著变化。拔节后,MD株顶端叶片与H株倒2叶处于群体内同一高度。因此,在光竞争上,MD株始终处于劣势地位。MD株叶绿素a/b值与叶绿体类囊体膜组分类似阴生型植物。MD株在抽穗前一段期间内的光合速率(P_n)明显高于H株,可能与MD株的功能叶含何较多的可溶性蛋白和较高的LHCPs有关。这就表明Rht3基因在植物光合功能方面能显示出特殊效应。抽穗后,群体顶端增加了穗层的遮荫,MD株与H株在LHCPs含量上的差异变化,MD株可溶性蛋白含量低于H株,光合作用也低于H株。说明MD株对弱光的适应有一定的限度。本文讨论了利用Rht3基因提高杂种小麦的光能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可能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 / 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 条
  • [1] The breeding of crop ideotypes[J] . C. M. Donald. Euphytica . 1968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