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渔塘坝富硒碳质岩石中硒的形态分析

被引:9
作者
韩文亮 [1 ]
朱建明 [1 ]
秦海波 [1 ]
李璐 [1 ]
雷磊 [1 ]
苏宏灿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湖北省恩施州卫生防疫站
关键词
硒结合态; 硒形态; 富硒碳质岩; 渔塘坝;
D O I
10.16461/j.cnki.1000-4734.2007.01.015
中图分类号
P584 [岩石物理与岩石化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湖北恩施渔塘坝是中国人群硒中毒爆发性流行的地区,也是恩施较为典型的高硒地区之一。其北部出露的富硒碳质岩石,通常认为是渔塘坝硒的主要来源。采用7步连续化学浸提技术,将富硒碳质岩石中硒分为水溶态、可交换态、有机态、元素态、酸性提取态、硫化物/硒化物态和残渣态硒,使用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了岩石总硒和硒形态。结果表明,碳质页岩和碳质硅质岩中硒主要以有机态、硫化物/硒化物态和可交换态硒为主,碳质泥岩中硒以有机态、元素态和硫化物/硒化物态硒为主。碳质泥岩中的水溶态硒显著低于碳质页岩和碳质硅质岩中的水溶态硒,但元素态硒的比例显著高于后两者,说明碳质泥岩是富硒碳质岩层中硒易于富集的场所。富硒碳质岩中的可利用态硒主要以Se4+为主,而非是Se6+和有机硒。可交换态和有机结合态硒中Se4+与岩石总硒的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Se4+离子的分布影响着岩石总硒,有机质与粘土在硒富集的地球化学过程中承担了重要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89 / 9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恩施渔塘坝自然硒的发现及其初步研究 [J].
朱建明 ;
郑宝山 ;
苏宏灿 ;
李社红 ;
毛大均 ;
雷平 ;
R.B.Finkelman .
地球化学, 2001, (03) :236-241
[2]   湖北恩施地区硒地质地球化学环境背景 [J].
张光弟 ;
葛晓立 ;
张绮玲 ;
罗代洪 ;
刘新平 ;
FordyceFM ;
毛大钧 ;
苏宏灿 .
地球学报, 1998, (01) :59-67
[3]   鄂西的硒资源及其开发战略研究 [J].
郑宝山 ;
严良荣 ;
毛大钧 ;
苏宏灿 ;
周怀阳 ;
夏卫平 ;
洪业汤 ;
赵伟 ;
陈福 ;
朱笑清 ;
Iain Thornton .
自然资源学报, 1993, (03) :204-212
[4]   鄂西南渔塘坝沉积型硒矿化区概况 [J].
宋成祖 .
矿床地质, 1989, (03) :83-89
[5]   湖北恩施地区原因不明脱发脱甲症病因的研究 [J].
杨光圻 ;
王淑真 ;
周瑞华 ;
孙淑庄 ;
满荣娥 ;
李慎思 ;
李振波 ;
赵先荣 ;
刘汴生 ;
沈长岭 ;
梅皇友 ;
王翔九 .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1981, (S2)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