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设计的逻辑前提、路径选择与意义评析——政治制度生成的学理阐释

被引:5
作者
马雪松
机构
[1]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
关键词
制度设计; 制度生成; 政治制度; 逻辑前提; 路径选择;
D O I
10.13734/j.cnki.1000-5315.2012.06.012
中图分类号
D521 [政治制度];
学科分类号
030202 ;
摘要
制度设计是制度生成的重要方式,也是制度变迁和维系的关键环节。考察制度生成的理论意涵,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制度设计的逻辑前提、路径选择和突出意义,不仅有助于拓展制度设计的研究内容,而且为更加完整和深刻地审视制度生成提供了必要基础。制度生成的设计观基于建构理性、完备知识和计划秩序的逻辑前提,主张制度设计可以在政体、程序、政策三个层面上得以实现。通过借鉴和综合相关研究成果,可以对制度生成的设计观的理论贡献与不足做出较为全面的评价。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Field of dreams:the weak reeds of institu-tional design". Eric M.Uslaner. Institutions and social order . 1998
[2]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Organizational Factors in Political Life[J] . James G. March,Johan P. Olsen. &nbsp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 1984 (3)
[3]  
市场社会与公共秩序[M]. 三联书店 , 刘军宁等编, 1996
[4]  
新宪政论[M]. 三联书店 , (美)斯蒂芬·L.埃尔金(StephenL.Elkin),(美)卡罗尔·爱德华·索乌坦(KarolEdwardSoltan)著, 1997
[5]  
复合共和制的政治理论[M]. 上海三联书店 , (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VincentOstrom)著, 1999
[6]  
法律、立法与自由[M].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F.A.Hayek)著, 2000
[7]   当代西方制度演化理论的研究视阈 [J].
马雪松 ;
刘乃源 .
广西社会科学, 2012, (02) :142-145
[8]  
Contemporary Theory of Institutions in Perspective. Itai Sened. Journal of Theoretical Politics . 1991
[9]   当代中国问责制度建设及实践的问题与对策 [J].
张贤明 .
政治学研究, 2012, (01) :11-27
[10]   秩序状态、权力结构、行为背景:政治制度本质属性的规范分析 [J].
马雪松 ;
刘乃源 .
湖北社会科学, 2012, (01) :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