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岩水物理化学损伤机制研究

被引:75
作者
乔丽苹
刘建
冯夏庭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岩石力学; 砂岩; 水物理化学作用; 损伤机制; 次生孔隙率; CT扫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45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不同水环境下砂岩孔隙率、pH值演变和矿物蚀变等开展一系列的试验研究,从微细观层次分析砂岩的水物理化学损伤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蒸馏水环境下测得的次生孔隙率为基础,从总次生孔隙率中将水化学作用产生的次生孔隙率分离出来的方法,进而建立基于次生孔隙率变化的砂岩水物理化学损伤变量表达式;另一方面,通过对浸泡180 d时的砂岩试件进行CT扫描,将损伤计算结果与CT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砂岩水物理损伤主要受水流导致的矿物颗粒间胶结物与碎屑运移和扩散影响,与水化学损伤与离子浓度、pH值等水环境变化密切相关;二者所诱发的次生空隙是水物理化学作用影响砂岩力学性质的主要原因;水–岩反应后某一时刻砂岩的总次生孔隙率可由水物理作用和水化学作用产生的次生孔隙率两部分构成。砂岩水物理化学损伤计算结果与CT检测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采用所提出的砂岩损伤变量表达式来描述其水物理化学损伤是可行的。
引用
收藏
页码:2117 / 212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岩土CT图像中裂纹的形态学测量 [J].
尹小涛 ;
党发宁 ;
丁卫华 ;
陈厚群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6, (03) :539-544
[2]   CT尺度砂岩渗流与应力关系试验研究 [J].
仵彦卿 ;
曹广祝 ;
丁卫华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5, (23) :4203-4209
[3]   长石砂岩次生溶孔的形成机理 [J].
李汶国 ;
张晓鹏 ;
钟玉梅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02) :220-223+229
[4]   饱水软岩力学性质软化的试验研究与应用 [J].
周翠英 ;
邓毅梅 ;
谭祥韶 ;
刘祚秋 ;
尚伟 ;
詹胜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5, (01) :33-38
[5]   受环境侵蚀的岩石细观破裂过程试验与实时观测 [J].
冯夏庭 ;
王川婴 ;
陈四利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2, (07) :935-939
[6]   水-岩化学作用之岩石断裂力学效应的试验研究 [J].
汤连生 ;
张鹏程 ;
王思敬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2, (06) :822-827
[7]   水-岩化学作用的岩石宏观力学效应的试验研究 [J].
汤连生 ;
张鹏程 ;
王思敬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2, (04) :526-531
[8]   岩石水化学损伤的机理及量化方法探讨 [J].
汤连生 ;
王思敬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2, (03) :314-319
[9]   化学环境侵蚀下的岩石破裂特性——第一部分:试验研究 [J].
冯夏庭 ;
赖户政宏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0, (04) :403-407
[10]   地下水与地质灾害 [J].
仵彦卿 .
地下空间, 1999, (04) :303-31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