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前的重力扰动

被引:53
作者
郝晓光
胡小刚
许厚泽
钟敏
方剑
郝兴华
刘明
刘根友
薛怀平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汶川大地震; Lacoste-ET重力仪; 震前重力扰动; 振幅; 周期;
D O I
10.14075/j.jgg.2008.03.013
中图分类号
P223 [物理大地测量、重力测量与地球形状的测定]; P315.72 [地震前兆与地震机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继1997年5月采用LacosteET-21重力仪在中国南极中山站观测发现South of Kermadec Islands 7.1级地震前的"重力扰动"现象之后,2008年5月又在武汉大地测量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站LacosteET-20重力仪的观测资料中发现了汶川大地震的"重力扰动"现象:从大震前两天开始,"重力扰动"逐渐增大、最大振幅约为±0.8×10-8ms-2,直到大震发生。由于这两次监测的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仪器不同(ET-21与ET-20),这就使得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得到了加强。初步认识是:在某些强震发生前两天左右,往往会出现较明显的"重力扰动",其振幅在±(1~2)×10-8ms-2左右、信号周期4~8s。
引用
收藏
页码:129 / 131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重力高频扰动与地震 [J].
郝晓光 ;
许厚泽 ;
郝兴华 ;
吕纯操 ;
胡红桥 .
地壳形变与地震, 2001, (03) :9-13
[2]   L&R-ET重力仪在南极中山站记录到“不明地学事件” [J].
郝晓光 .
极地研究, 1997, (03) :54-55
[3]   1994年2月16日共和5.8级地震短临预报实况 [J].
张晓东 ;
马文静 .
地震, 1995, (01) :20-28
[4]  
1976年松潘7.2级地震前几种异常波形的记录特征及其在大震短临预报中的意义[J]. 姚同福,付印发,侯康明,王先.西北地震学报. 1994(02)
[5]   倾斜异常图象分类及其特征浅析 [J].
陈德福 ;
罗荣祥 ;
刘国培 .
地震学报, 1986, (02) :211-225
[6]   长周期形变波及其所反应的短期和临震地震前兆 [J].
冯德益 ;
潘琴龙 ;
郑斯华 ;
薛峰 ;
闵祥仪 .
地震学报, 1984, (01) :41-57
[7]   预滑与地震前兆——长周期波动研究 [J].
韩元杰 .
西北地震学报, 1984, (01) :17-24
[8]   脉动与地震关系的初步探讨 [J].
朱传镇 ;
房明山 ;
安镇文 ;
罗胜利 .
地球物理学报, 1977, (01) :2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