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官亭盆地考古遗存堆积形态的环境背景

被引:37
作者
杨晓燕
夏正楷
崔之久
叶茂林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北京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
关键词
青海官亭盆地; 考古遗存; 环境背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878 [遗址];
学科分类号
060107 ;
摘要
黄河上游的官亭盆地在6000 a BP开始有人类活动出现,在盆地内留下了50多处考古遗址。通过野外调查及考古发掘,将官亭盆地内考古遗址的堆积形态分为叠置型遗址(连续的不同类型的文化堆积) 和单一型遗址(一个类型文化堆积)。同时发现,官亭盆地内考古遗址在时空上的分布规律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显著。黄河阶地在形成过程中,河流持续切割时间比较长,形成的阶地高度很高,是官亭盆地形成叠置型遗址的一个地貌条件。由于气候原因,黄河上游在3700~2800 a BP存在一段洪水频发期,造成人类活动辗转于二级和三级阶地,形成以单一型遗址为主的文化堆积。洪水发生时,人类活动主要在三级阶地;两次洪水之间如果间隔的时间比较长,会有人偶尔在二级阶地上居住。这种二三阶地间的反复迁移,形成同时期文化遗址分布上的“旋回”特征。在官亭盆地,叠置性遗址似乎代表了一种稳定的生活方式,连续的文化传承;而单一型遗址,代表了一种不稳定的生活方式,非连续的文化传承。
引用
收藏
页码:455 / 46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 [1] 甘肃中部4000年前环境变化与古文化变迁
    安成邦
    冯兆东
    唐领余
    陈发虎
    [J]. 地理学报, 2003, (05) : 743 - 748
  • [2] Prehistoric disasters at Lajia Site, Qinghai, China[J]. YANG Xiaoyan1, XIA Zhengkai1 & YE Maolin2 1. Department of Urban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Peking University, Beijiing 100871, China;2. Institute of Archae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100710, China.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3(17)
  • [3] 青海民和县喇家遗址2000年发掘简报
    任小燕
    王国道
    蔡林海
    何克洲
    叶茂林
    [J]. 考古, 2002, (12) : 12 - 25+99
  • [4] 区域对比:环境与聚落的演进
    李水城
    [J]. 考古与文物, 2002, (06) : 33 - 38
  • [5] 青海民和喇家史前遗址的发掘
    叶茂林
    [J]. 考古, 2002, (07) : 3 - 5+97+2
  • [6] 兰州—民和盆地第四纪地层学研究
    顾延生
    李长安
    谢远云
    刘雪梅
    蔡雄飞
    [J]. 中国区域地质, 2001, (04) : 384 - 391
  • [7] 青海民和县胡李家遗址的发掘
    叶茂林
    王国道
    蔡林海
    何克洲
    [J]. 考古, 2001, (01) : 40 - 58+101
  • [8] 内蒙西拉木伦河流域考古文化演变的地貌背景分析
    夏正楷
    邓辉
    武弘麟
    [J]. 地理学报, 2000, (03) : 329 - 336
  • [9] 以气候变化为标志的中国第四纪地层对比表
    刘东生
    施雅风
    王汝建
    赵泉鸿
    翦如湣
    成鑫荣
    汪品先
    王苏民
    袁宝印
    吴新智
    邱占祥
    徐钦琦
    黄万波
    黄慰文
    安芷生
    鹿化煜
    [J]. 第四纪研究, 2000, (02) : 108 - 128
  • [10] 中国全新世大暖期的气候波动与重要事件
    施雅风
    孔昭宸
    王苏民
    唐领余
    王富葆
    姚檀栋
    赵希涛
    张丕远
    施少华
    [J].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2, (12) : 1300 - 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