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典型地区乡村聚落水蚀泥沙规律的初步研究

被引:3
作者
岳大鹏
甘枝茂
机构
[1]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乡村聚落; 水蚀; 泥沙; 多沙粗沙区; 陕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通过定位观测资料的分析,发现陕北多沙粗沙区乡村聚落的平均年侵蚀强度达5434.3 t/km2,户间道路、户间空地、庭院的平均侵蚀强度分别达7348 t/km2,6873.2 t/km2,2081.7 t/km2。除庭院属轻度级侵蚀外,其它已达强度级侵蚀。同时延安的户间道路(14190.8 t/km2),榆林的户间空地(13547.4 t/km2),已达极强度侵蚀。应加强研究和防治。水蚀泥沙的粒度以0.01~0.05 mm的粗粉沙和0.001~0.005 mm的粘粒为主,分别占到43.98%和19.81%,≥0.05mm的粗泥沙含量明显小于聚落以外的坡面,而且区域变化比较明显,从南到北,细粒成分愈来愈少,粗粒成分越来越多;与土壤粒度相比,粗泥沙水蚀系数在庭院、户间道路、户间空地分别达到0.54,0.55,0.75,平均为0.61。
引用
收藏
页码:88 / 9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高含沙水流的粒度组成及其地貌学意义 [J].
许炯心 .
泥沙研究, 1999, (05) :15-19
[2]   黄河粗泥沙界限与中游多沙粗沙区区域研究 [J].
徐建华 ;
李雪梅 ;
张培德 ;
林银平 .
泥沙研究, 1998, (04) :38-48
[3]   人为水土流失因素及其防治措施研究 [J].
李智广 ;
郭索彦 .
水土保持通报, 1998, (02) :51-55
[4]   黄河中游粗沙区范围界定研究 [J].
景可 ;
李钜章 ;
李凤新 .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1997, (03) :11-16+38
[5]   黄土高原暴雨径流及产沙的分析与模拟 [J].
梁季阳 .
水土保持学报 , 1992, (02) :12-16
[6]   黄土高原坡面降雨产流过程的试验分析 [J].
王玉宽 ;
王占礼 ;
周佩华 .
水土保持学报, 1991, (02) :25-31
[7]   坡耕地不同地面覆盖的水土流失试验研究 [J].
刘元保 ;
唐克丽 ;
查轩 ;
史瑞云 .
水土保持学报, 1990, (01) :25-29
[8]   陕西省新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其防治对策 [J].
石丁 ;
王廷玉 ;
张国宁 .
水土保持学报 , 1988, (03) :74-80
[9]   在“四化”建设中人为水土流失的类型 [J].
向立 ;
同新奇 .
水土保持通报, 1987, (04) :48-53
[10]   坡耕地细沟侵蚀的发生、发展和防治途径的探讨 [J].
郑粉莉 ;
唐克丽 ;
周佩华 .
水土保持学报 , 1987, (01) :3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