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余庆县稻飞虱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
被引:4
作者
:
李大庆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贵州省余庆县植保植检站
贵州省余庆县植保植检站
李大庆
[
1
]
杨再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贵州省余庆县植保植检站
贵州省余庆县植保植检站
杨再学
[
1
]
潘开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贵州省余庆县植保植检站
贵州省余庆县植保植检站
潘开忠
[
1
]
李大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贵州省余庆县白泥农业技术推广站
贵州省余庆县植保植检站
李大群
[
2
]
机构
:
[1]
贵州省余庆县植保植检站
[2]
贵州省余庆县白泥农业技术推广站
来源
:
贵州农业科学
|
2009年
/ 37卷
/ 08期
关键词
:
稻飞虱;
发生规律;
防治技术;
余庆;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S435.112.3 [];
学科分类号
:
090401 ;
090402 ;
摘要
:
为摸清稻飞虱的发生规律,采用贵州省余庆县24年(1985-2008年)系统观察数据对稻飞虱的发生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稻飞虱常年发生4代至不完全6代,若虫发生3~4代;成虫始见期主要在4月中下旬,终见期在10月上中旬;全年成虫期160~180 d,若虫期100~120 d。白背飞虱在6月中旬和7月中旬出现2个虫量高峰期,褐飞虱在8月中旬出现1个虫量高峰期;影响田间发生危害程度的主要因素是成虫迁入量、残存虫量、温度、湿度和雨日。可为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和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01 / 10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第3代白背飞虱发生虫量及发生期预测模型
[J].
李大庆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贵州省余庆县植保植检站
贵州省余庆县植保植检站
李大庆
;
杨再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贵州省余庆县植保植检站
贵州省余庆县植保植检站
杨再学
;
谈孝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贵州省植保植检站
贵州省余庆县植保植检站
谈孝凤
;
李大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贵州省余庆县白泥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贵州省余庆县植保植检站
李大群
.
贵州农业科学,
2008,
(05)
:66
-68+72
[2]
余庆县2007年白背飞虱大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J].
李大庆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贵州省余庆县植保植检站
李大庆
;
杨再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贵州省余庆县植保植检站
杨再学
.
植物医生,
2008,
(03)
:15
-18
[3]
黔北稻飞虱种群的发生特点
[J].
郭世平,杨光烂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贵州省余庆县植保站
郭世平,杨光烂
.
植物保护,
1994,
(03)
:22
-23
[4]
浙江水稻病虫害防治[M].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洪剑鸣等编, 1984
←
1
→
共 4 条
[1]
第3代白背飞虱发生虫量及发生期预测模型
[J].
李大庆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贵州省余庆县植保植检站
贵州省余庆县植保植检站
李大庆
;
杨再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贵州省余庆县植保植检站
贵州省余庆县植保植检站
杨再学
;
谈孝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贵州省植保植检站
贵州省余庆县植保植检站
谈孝凤
;
李大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贵州省余庆县白泥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贵州省余庆县植保植检站
李大群
.
贵州农业科学,
2008,
(05)
:66
-68+72
[2]
余庆县2007年白背飞虱大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J].
李大庆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贵州省余庆县植保植检站
李大庆
;
杨再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贵州省余庆县植保植检站
杨再学
.
植物医生,
2008,
(03)
:15
-18
[3]
黔北稻飞虱种群的发生特点
[J].
郭世平,杨光烂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贵州省余庆县植保站
郭世平,杨光烂
.
植物保护,
1994,
(03)
:22
-23
[4]
浙江水稻病虫害防治[M].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洪剑鸣等编, 1984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