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人民美学的三个维度

被引:7
作者
徐迎新
机构
[1] 辽宁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人民美学; 整体性; 理性; 中国性;
D O I
10.16197/j.cnki.lnupse.2015.03.005
中图分类号
I01 [文艺美学];
学科分类号
0101 ; 010106 ;
摘要
人民美学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重大贡献。在现实条件下,应注意从三个方面构建人民美学的时代含义,即立足人民主体,坚持人民美学的整体之维;立足现实本位,把握人民美学的理性之维;立足本土创造,固守人民美学的中国之维。在现实矛盾、文化冲突、民族纷争依旧复杂尖锐的今天,重提人民美学,正确把握其内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3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列宁选集[俄]列宁. 人民出版社 . 1995
[2]  
马克思主义与美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刘康, 2010
[3]  
马克思主义与现代美学问题[M]. 人民文学出版社 , 王杰著, 2000
[4]   非文学时代的文学痛苦——在第三届上海大学文学周的演讲 [J].
陈应松 .
探索与争鸣, 2008, (11) :9-15
[5]   “人民性”与美学的脱身术——对当前小说艺术倾向的分析 [J].
陈晓明 .
文学评论, 2005, (02) :112-120
[6]   人民美学与现代性问题 [J].
冯宪光 .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02, (06) :4-14
[7]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与阐释的三种基本形态 [J].
刘纲纪 .
文艺研究, 2001, (01) :4-12
[8]  
邓小平文选[M]. 人民出版社 , 邓小平 著, 1994
[9]  
审美意识形态. 王杰等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