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潮滩大型底栖动物对重金属的累积特征

被引:44
作者
毕春娟 [1 ]
陈振楼 [1 ]
许世远 [1 ]
李丽娜 [1 ]
陈晓枫 [2 ]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复旦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重金属; 大型底栖动物; 累积; 潮滩; 长江口;
D O I
10.13287/j.1001-9332.2006.0063
中图分类号
X174 [环境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选择长江口滨岸潮滩最具代表性的4个岸段,在广泛的样方调查基础上,对比分析不同样点生物量较大的几种大型底栖动物体内的重金属含量,计算单位面积的潮滩中大型底栖动物对重金属的吸收量,并对河蚬和缢蛏的生物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河蚬是长江口滨岸潮滩分布最广的大型底栖动物,其软体组织对Cu、Mn和Zn有明显的富集作用,秋季时BSAFs值分别达2.01、1.41和2.85;河蚬对Cu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吸收作用,不同岸段河蚬体内Cu含量差异不大.软体动物麂眼螺和泥螺幼体以及所有甲壳动物对Cu有明显的富集作用,BSAFs值达2.97~7.97.单位面积的泥螺幼体对Cu、Pb、Fe和Cr的吸收量明显高于其它底栖动物,对Mn、Zn的吸收量仅少于浒浦的河蚬.与我国海洋生物的质量标准相比,长江口滨岸潮滩底栖贝类的生物质量总体较好.
引用
收藏
页码:309 / 31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河口盐沼植物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 [J].
袁兴中 ;
陆健健 ;
刘红 .
生态学报, 2002, (03) :326-333